书名:《管理的常识》
作者:陈春花
阅读日期:2024年7月
一. 摘录:
- 管理研究贡献价值需要三个条件:
a. 企业实践的优秀案例
b. 重大规律性问题的认识
c. 人文关怀 -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管理从根本意义上是解决效率问题
- 效率分为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 没有亲身经历过组织的变革和挑战,是无法发现问题,无法贡献有价值的研究
- 做管理不能用成就做导向,只能用问题做导向
- 管理的定义是让你的上司和下属获得绩效,如果因为你的存在你的上司没有获得绩效,你的下属没有获得绩效,那么你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
- 不动管理公司依然发展的很快是因为外部环境一直在高速增长
- 人们习惯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评价,但是应该用结果检验的习惯
- 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激活人
-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不谈对错,只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 管理实际上是人,事,物的辩证关系,是保证人与物结合能够做出更有效的事来
- 管理要求合格的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 根本的事实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 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
- 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目标就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 忠诚的衡量应该是对于组织目标的贡献而非其他
- 除了人事和财务的权利,其他的权利对于管理来说是次要的,管理的资源首先是这两个权利
- 很多人衡量的标准是自己的付出而不是结果,所以看到有苦劳的得到肯定,组织里面熬年头的人得到重用
- 只有功劳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 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转化成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 管理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是贪婪的,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是懒惰的
- 必须把权利,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在管理上出错基本都是没有把这三样分为等边三角形
- 没有责任,人就无法真正的激发能力和热情
- 国外倡导管理是仆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看清管理是为了什么服务
- 管理和经营是管理者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是选择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
-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当经营选择薄利多销时,就要做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
-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平
- 劳动生产力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 有效管理者第一个特征就是进行时间管理
- 有效管理者第二个特征就是培养人
-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避免短处
- 企业的管理分为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 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由三个元素构成,目标,资源,以及匹配管理。当资源足以支撑目标时,目标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目标过大时,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
- 流程管理其实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通过让员工理解概念,激励每一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重试员工的建议等等,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流程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这也是很多企业流程管理不成功的原因
- 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和分权
- 如果说我们还要保留职能的话,那么解决职能打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专业化的水平
- 组织是为了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内的人是不平等的
- 组织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凝结,而不是用情感来凝结,非正式组织使用情感,兴趣,爱好来凝结
- 当目标没办法实现的时候,组织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组织中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当一家公司没有照顾到你的情绪而有效率的时候,这是一家正常的公司,当一家公司既有效率又有情感的时候,这是一家好公司,当一家公司有情感而没有效率的时候,这家公司一定有问题
- 当一家公司非常讲究分工,责任和目标的时候,应该珍惜这家公司
- 当组织中存在结构臃肿,效率低下,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时,必须看清楚是否存在同一件事有两组人在做
- 我们应该了解到组织强调的是服从而不是平等,每个人自觉成为组织的一员,而不是自己
- 总是让因为他而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
- 组织内的人与人是奉献关系,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甚至不是合作关系
48 没有奉献关系作为基础,组织关系是不成立的 - 我们绝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应该得到合理的回报
- 一个好的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的第一件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
- 决不能追求一团和气
- 只有稳定的结构才能产生效率,只有变化才能带来发展
- 组织结构应该清晰的划分出沟通线,控制线,责任线和权利线
53,权利线和责任线是组织的纵向安排,控制线和沟通线是横向安排 - 第一个原则是指挥统一,一个人只有一个上司,第二个原则是控制幅度,第三个原则是分工,第四个原则是部门化,同一件事放在一个部门里
55.企业的成长阶段,是职能性特点,职业经理人阶段,是企业比较大时引入职业经理人,持续发展阶段是董事会阶段 - 管理的手段最常用的就是开会和发文件
- 公司内部市场化,内部开展竞争
- 领导是管理职能而非领导者,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 不再领导岗位上的人也能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
- 领导借助影响力发挥作用而非职位
- 影响力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权利,第二是个人魅力
- 权利产生影响力从5个部分体现,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惩罚权,统治权
- 领导者可以借助专家的影响力获得自己的影响力
- 足够的严厉和充分的奖赏,人们就会愿意把生命交付给你
- 魅力的5大构成,外貌,类似性,好感回报,知识,能力
- 领导是一个影响的过程,不一定有职称和职权,公私机构的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人,领导者必须有远见和说服力
- 管理者对绩效负责,产生绩效的关键因素是,解决问题,保持稳定,制度和规范得以贯彻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绩效就能够获得
- 管理者需要平衡两个角色,应该是服从他上级的管理者角色,一个是带领他下属的领导者角色
- 一个人能不能由基层上升到高层,取决于概念技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 员工分为四种,有心有力,有心无力,无心有力,无心无力
- 对于有心有力的员工,领导风格应该是授权型,对于他们信任给与支持和资源,就可以获得好的领导效果,无心有力的就要提升认同感,要用推销型领导风格,
- 只有认同才有影响力
- 成熟的管理者知道将事情交给合适的人
- 有能力的员工常常根据得到权力的大小来判断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对于权力看的更重一些
- 住在隔离的诗人就不是诗人
- 没有授权是无法真正培养人的
- 只有承担了责任,人才会成长起来
- 如果下属的成熟度不够,又做了充分的授权,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 只有一个东西是不能授权的,那就是目标设定的权利
- 机构越大越要授权,任务和决策越重要越不能授权,任务越复杂越授权
- 互相不信任,不能授权
- 就算是你一定要改革,也要获得原有环境中一部分人的认同,才能取得成果
- 我们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思维定义是:向下管理,向上负责
- 一个人的管理对象其实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的直接上司,因为管理需要资源,而资源的分配在你的上司手里
- 因为你没有时间见到你的上司,你就没有机会得到双方的理解和认同
- 一定要真正理解和认同你的上司
- 能力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信任,从信任的层面上讲,你的上司一定是超过你的
- 涨工资不一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
- 有些地方工作量不足,人们的能量无法消耗而又必须消耗,这就造成了内耗很不团结
- 工资只能涨不能降,只要一降就是负激励,除非你就是想负激励
- 激励因素必须是可以变动的,不能固定
- 高薪,好的工作环境,福利是保健因素,人们获得是认为理所当然的
- 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最低需求其实是归属需求
- 战略管理,定战略,搭班子,建队伍
- 选择成就动机高的员工
96 我们的文化并不是自我激励文化而是外激励文化 - 信任很重要,因为信任可以减少紧张程度,不需要太多的监督和猜疑
-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人员疲劳,角色不清,任务冲突,不公平的待遇
- 中国人最关注的不是公平而是平均,不平则明
- 动用激励措施时一定要突出重要性和可见度
- 激励措施,鼓掌,鼓掌要超过9下,赞美,员工接触表现时上司亲自道和,鲜花,隆重的仪式
- 决策如何有效,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 决策的人要想执行到位,那么进行决策的人一开始就要参与决策
- 要现在局部试点,然后再铺开
- 无障碍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决策有效的最关键因素
- 唯有传递责任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管理
- 新近效应导致做决策是只考虑最近发生的事
- 管理者越要谦虚,越要获得群里的意见来做出判断
- 目标是计划的重点
- 对于目标不要探讨合理性,而是探讨重要性
- 目标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可以讨价还价的事资源
- 控制就是,立标,监察,核对和修正,需要标准化,量化和全过程化
- 对细微的失误不要反应过度,着重于严重的错误和异常情况
- 给团队提供清楚的方向感和目标
- 鼓舞下属最求更高的绩效
- 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员工的优势和不足
二. 感悟:
管理的常识是我所写读书笔记中摘录最多的,因为干货太多,说出了很多管理实用的技能,如管理的目标,管理是什么,人可不可以被管理,如今社会年轻人大多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前的管理者很喜欢命令的形式,不考虑员工的需求和下达一些指令,导致指令没办法被很好的执行,这本书中给出了解决方案,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管理者要和被管理者多沟通,管理者管理的事,就是管理的切入点,管理可以分为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描述的都很细致,另外关于激励也讲的鞭辟入里,老板经常会说管理要懂得激励人,因为人是会变得,是需要推动的,如何给与人力量,就是需要激励,而如何激励,这本书也给与了答案,我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