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典故出自悲秋之祖宋玉的《对楚王问》。
宋玉战国后期的人物,他这个人呢,比较清高一点,也就是思想清明,不依附权贵之内的,而时间久了,就会有人说他的坏话。有一天呢,楚王就听到了这些坏话,于是便把宋玉找来问他:“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为什么很多人对你不满意呢?”宋玉对楚王说:“哎哟,楚大大,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有一歌唱者在京城唱歌,最开始他唱楚国最流行的两首民间音乐《下里》和《巴人》,围观的人,有几千都跟着唱。接下来,他又唱起了高深一点的《阳阿薤露》,这时,只有几百人跟唱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阳春白雪》时,跟着唱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又唱起最高级的歌曲,仅仅只有几个人能跟着唱了。所以啊,这曲子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来越少。文人也是这样的,那些杰出的,志向远大、行为高尚的人,一般人自然不会理解的”于是,楚王就没有追究流言的事情了。
阳春白雪: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
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鲁迅先生在写小说《阿Q正传》的时候,就取用了下里巴人中的‘巴人’作为自己的笔名,其定义也就是:并非高雅的意味。
小曾认为,曲高和寡再正常不过了,每个人都有渴求别人理解的一面,也往往得不到那个所谓的知音。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思考的个体,也正是这样,保持了我们的个性。没有人理解我们,有时候,与孤独作伴,也并无不可。孤独是一种高贵的自由,有时候,喧嚣的人群,低质量的社交,不如一个人喝喝茶,听听音乐,看看书。独处并不是孤立自己,也不是清高,而是忠于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忠于内心,认知自己的内心,它是一种修行。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