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纳,Deepseek是这样说的:接纳的深意,或许就像园丁理解季节:不是放弃培育花朵,而是学会在寒冬休耕,在春雨中等待,在盛夏欣赏不同于自己预期的绽放。它最终导向一种更轻盈的存在方式——带着所有的不完美,与生活跳一支和谐的舞。
这里面提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带着不完美而轻盈的存在。这也正是接纳与被迫接受本质的区别,接纳是理性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停止对抗,包含理解与关怀,往往伴随自我慈悲。
简单说就是穿越情绪,主动拥抱。
举个例子。孩子写作业慢,我接纳他就是不如我预期的那么快,而且想办法帮助他写的快一点。我把重要的发言搞砸了,我接纳自己的能力不足,并想办法调整方向或者迅速补齐短板。
也就是说,这个指向一定是穿越情绪后的积极行动。
而很多人的接纳是我不能不接纳。我要求自己接纳。这就掉进了接纳悖论——我要求自己接纳,实际上在对抗自己的不接纳。不允许自己不接纳。
显然。这样的"接纳",只能让人给不完美强行画个句号,并不能让人轻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