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踢猫效应”
不要随意发脾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一个朋友的例子:下班前,客户提了一堆要求。回到家,看见大儿子拿着手机,妈妈数落:“就知道玩手机!”
本来用手机查作业的大儿子放下手机准备写作业,正好弟弟跑过来想让哥哥看他搭的积木,就冲着弟弟大喊:“你给我出去!”
被哥哥一顿训的弟弟跑出来,碰倒了自己的积木,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这时爸爸正在打个重要的电话,被弟弟全部打乱了,还被老板奚落了一番。
挂下电话之后,爸爸一怒之下揍了弟弟一顿,又数落妈妈“你看你把孩子惯的!”……
家里的“戾气”就这样从一个人的身上传到另一个人,最终每个人都成了受害者。
也许我们需要从自己做起,在自己那一环切段戾气的传播途径。
鱼娃,你前几天在家脾气也有点暴躁,喜欢看电视,和妹妹在一起经常打架吵架,越看电视越上瘾,于是妈妈经常指责你,估计脾气暴躁也有这方面原因。
于是妈妈做了一份计划表,上午学习一下英语26个字母,然后你自己玩乐高,下午学习一下拼音字母,再一起做游戏,最后看电视半小时,晚上玩玩识字,洗澡听故事睡觉,每次都是15分钟。
下半年你就要上小学了,为了你更好的衔接小学,才做了这个准备,其实这些都是你幼儿园学的东西,但是发现你都没有学会英语字母,拼音,本以为你会抗拒不喜欢,其实一天下来惊奇的发现,你过得挺开心,
尤其是识汉字,认识一些字超级有成就感,有事情做了,你反而心情好些了。没那么容易生气,也没有太多时间逗妹妹哭闹了,妈妈心情也会稳定不容易生气,安排好一天的时间,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挺充实的。
接下来打算在线上学习一下书法,英语启蒙,买些数学逻辑思维的书来教你试试。
原来孩子的自律其实需要来源于父母的监督和自律,期待一个六岁的孩子,去自觉学习安排时间,估计是不可能的,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父母有好习惯,父母先学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