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自己就总是很沉默,很少说话,在外面是的,在家里也是的,只有在和很熟的朋友一起时,才化身为能说,才是最舒服的那个自己。
或许是天生的性格,自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的性格和秉性,总是在人群之中选择默默无闻,即使是心有异议,也会独自在心里盘算,很少把它说出来,多数时候,也是不屑说出来,选择自己做内心活动。也或许是后天的独特养成,作为家里的老小,在家排行第二,在家里有一个哥哥,很多时候,家里的很对内外交流活动,待人接客接物,都是父母,或是哥哥率先出阵,他们在人场说话做事,接人送客,我都鲜有出面,少有事务,虽有出面,也只是在一旁静静看着,听着。后来有,每次在亲戚家人们的眼里,在他们面前,都会被亲戚们荣誉称为“最乖的那个人”,实质上是,所有人中最不合群的那个人。
开始时我可能不合群,后来的我,就更显得有点不合群。在独处时,往往想的多,想的繁,逐渐成为了一个“爱思考”,有思想的人,与人相处时,也慢慢地想的深,想的厚,不过多地开口,多数时候,以沉默代替多多的谈吐,有好多事,有很多人,自己的见解和节奏,都化为了内心活动,于是我或许,变的更加的不合群,在别人眼里是,在我自己眼里也可能更是。
但是,我可以选择独自沉默,却不是真的只懂得沉默,我有时的沉默,只是因为不想说,不想做,而不是真的不会说。
婴儿从出生时的呱呱啼啼到长大后的人熟低声,中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和可能,其中必有父母的苛责和教导,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况,最后才会使得一个“碎碎念”的正常人成长到后来的人熟低声,以后的许许多多,他才会显得沉默,变得沉默,懂得更多,悟得更深。
在这一方面,我有时会点点的庆幸,自己或许较早地比他人懂得较早,懂得较多,从小就比较沉默,比较比其他人更懂事,心理更加的成熟和细腻,在某些情况和事情下,就可以较为的宽裕和适从。
生活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有些方面与我很相似,在别人的眼里,他们会说我们很闷,很骚,往往沉默很多,言语很少,独来独往,却可以与他人友善,与旁人友好。而且在很多的事情上,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思想和节奏,能适应很多的事情和环境,也能处理各种的情况和问题,对很多的事与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会常怀感恩之心。
沉默不语或许是最大的缺点,同时也可能是很大的优点。我们不言不语,却心有所定,沉之默之,或许只是不想对所见所闻做一些评价,不开其口,也只是想换来独自的清闲。
从小到大的努力中,我也试图层层改变中,在缝缝补补下,却只是捉襟见肘的磨角化棱,始终没有变化掉沉默的内心,或许这样也好,在该沉默时沉默,在不该沉默时,却可以自由地谈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