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里读了四年书,毕业之后,依旧选择了这座城市。
值得欣赏,却不一定适合
现在参加了工作,对自己做出的每个考虑都似乎太过理性。在这里,我理解理性是处于对自己利弊考虑,是否更适合自己的状态。
工作只是局限你的圈子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我们是一起玩泥长大的,作为邻居的我们,在学生年代,似乎只有每年的假期我们可以互相见面。小学和初中都是在附近的学校,上学互相叫早,放学后谁先下课谁就去还没有下课的教室后门等着,这可能是我们之间关系最紧密的时期。初中迎来的那次中考,却让我们往后各奔东西。中考,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当时我成绩差一点,去了三中,他去了二中。在高中那几年,我们似乎就开始陌生了,高中放假比较少,放假的时间也不一致,凑到一起更少了。后来选科,他选了文科,我们再一次走上了不同的方向,让我们无法就有关于学习方面的话题交流。高考录取结果出来了,他被市里面的大学录取了,而我来到了这个城市,在这四年里,我们似乎又冷漠的许多。大学期间每个假期,我依然是选择回家,大学室友们都出去做暑假工了,我的恋家情和打工恐惧症驱使我还是选择回家。我的那个朋友也和我的室友一样去了外地做暑假工,除了寒假过年那几天,我们似乎也很少见面。
那时不用戴眼镜
现在,我留在了我读大学的城市,他也来到了这个城市,但是我们却很少能够想起来,约上见个面,似乎没有能够共鸣的话题。
哪里有共剑人
事实上,我们的在无时无刻的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迫于地域的限制,对世界的认知,我们只能接受那些被安排在我们这边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接触事物,我们有理性的去选择,追求能够更好的张扬自己个性的方式。我们有了老朋友和新朋友,老朋友用来怀念,新朋友常伴左右。
萌芽的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