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了格格的读书群,我看到了很多热爱读书和坚持早起的小伙伴。格格也会分享好书和好的直播课程,收获特别大。同时也让我养成了每月读书复盘的习惯,10月我读了《好好学习》、《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和《跃迁》这三本书,《格局》还没有读完。下面复盘下读书的收获和感悟:
一、《好好学习》印象最深和收获最多的是临界知识和黄金思维圈这两个知识点:
1、临界知识
why: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呢?
因为临界知识是撬动效能的杠杆点,只有掌握底层的思维和方法,才能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大多人学习层次上不去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临界知识,处于老鼠赛道的恶性循环中,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但是并没有收获和真正的改变。
what:什么是临界知识呢?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学骑自行车,临界知识就是如何掌握平衡,而不是蹬自行车的几种方法。
how:如何学习临界知识呢?
书中提到对于临界知识,学习新知识要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我的理解:绿灯思维其实就是让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过程。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物,不要急于证明自己就是对的,而是要积极考虑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以慢为快,书中提到了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概念,也就是我们要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要花大力气打通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或者新技巧。
举个例子:当我们读书时,刚开始的阶段千万不要追求速度。而是要慢慢的理解内化知识,将知识进行联结和思考,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多画流程图、思维导图或者其他辅助我们理解的方式。
2、黄金思维圈
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当我阅读完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相信大部分很少思考为什么,基本都是通过现象去解释问题,因此,很难看到问题最本质的东西。
那到底什么是黄金思维圈呢?它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它的核心是我们要从why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抓住why的本质,然后激发how的创意。
how:如何使用
你遇到每一件事,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不是直接思考如何做。
举个例子,在我做思维导图公开课分享时,一开始分享大纲完全没有从why角度出发。我学习了黄金思维圈后,我调整了分享大纲,会首先分享为什么要学习思维导图,然后是思维导图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这样大家反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黄金思维圈是一个非常简单强大的思考工具,我会把它当成践行清单。这本书的导图如下:
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读书这件事必须自己意识到重要性,并且以改变人生为目标,才能做到像一日三餐那样不间断。利用黄金圈思维来分析就是一定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只有先想清楚这个,才能真正改变和行动。
2、不同阶段读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读书也是需要经历新手期、新鲜期和倦怠期。遇到问题要及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然后解决问题。
3、真正重要的不是了解书中的内容,而是去实践。只读书不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何实践呢?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句话的极致践行。
比如我看完金字塔原理好像只记住了增强表达逻辑性的4个关键词,把它们用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提升导图内容的逻辑性,使得导图更加清晰,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书不是用眼睛读的,而是要用心读。不是说把书读完往书架上一放就算了事,而是要记住脑子里和心里才是真正的读书
三、《跃迁》
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与其哀叹社会的不公,不如尽快挑选自己的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那什么是头部呢?书中给出了头部的三个原则:
1、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也就是做高价值的事情
2、思考差异化优势
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我们可以用头部效应进行就业、择城或者选创业赛道。最后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只有长期盯着一件事来做,抱着一直把事情做绝的专注态度,才能更具威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头部呢?
书中举了小明的例子,比如小明想成为最好的产品经理,按照大部人的思考可能是先研究大牛的方法论,然后再用到自己工作中,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这种努力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和张小龙吗?
可能性很低,因为小明本身的公司不是把产品作为重点,虽然他很努力的希望自己成为业内最好的产品经理,但是他没有见过“业内”,也没有见过“最好”。这种努力是很孤独的,由于站位不对,他们的目标之后越来越远。
其实我们大部人都是小明这种普通人,越是普通越需要懂得借力打力,利用头部效应来放大自身优势。书中提到了最现实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想太远,先从身边的头部开始。
比如你在一个小团队里,那么就先占领团队的头部,如果你是个三四线城市的老板,那就思考如何击穿自己的市场;如果你是小创业者,那思考如何盘活前1000名客户。要相信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然后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总之,不要一开始就思考“如何做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或者“成为业内最好的***”,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小山头,这个小山头会给你全新的资源和视野,然后再抢占下一个大山头,最后是山脉的顶峰。看似比较慢,但是总有向前推进。
四、《格局》
这本书没有看完,看过的部分给我印象最大的是提高个人主动性才能有更多可能性。书中提到一个例子,关于个人升职加薪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努力,为什么就得不到晋升呢?其实大部分人是因为缺乏主动性,很少与上级或领导沟通。
书中提到通常情况下经理最了解和自己走得比较近的、经常主动谈工作的下属情况。所以,一个主动工作的人,不仅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好自己和下属,还要善于“管理”自己的上级。这里的管理是指让领导知道我们的工作和及时寻求向上级的帮助。
从另一个角度,为什么大部分不主动沟通呢?其实是内心恐惧,担心自己说不好出丑,所以干脆不去沟通。从根源上来说,还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了行动,而沟通的好坏其实又涉及到是否会沟通?如果高效沟通的问题?
可见,人生就像一场修行,不断的进化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其实只要不断学习和保持自身成长,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甚至不是问题。因此,问题的多少和大小取决于你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不断加深宽度和深度学习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