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清明还有一天,开春的小雨已等不及了,淅淅沥沥洒将下来,气温陡然降下十几度。早晨开窗观望,远近的柳树俱是摇摆不定,淡黄新绿,给冷在这一片乌云惨淡的阴暗天空之下,叫人看了不免心疼。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果然如此,这般天气,便是不为死去的亲友感伤,单是看了满眼的凄云惨树,便也尽够让人心寒了。
下午在教室里坐着看了会儿闲书,空荡荡的教学楼少有人光顾,甚为清冷,我耐不得这冷,匆匆逃离出去,往餐厅走着。路上人更少了,我才恍然想起,清明节放假了,但凡有个去处的人也不会留在这里。想到此处,心中不免凄然,我很能想象的到,他们的世界此刻早已是灯红酒绿、车来人往了。借着这死人的节日,活人们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与欢乐,谁还去管地底下的冰凉与孤独呢?
我又说了不该说的话,俨然成了大众的公敌,大节当前,说了这煞景败兴的话来,实在有愧老师们多年来的教诲。可是我又不得不说,倘若这些捣鬼的话憋在心里,把我憋出了毛病,岂不给社会添了麻烦。
清明节由来已久,以前,我仅知道在这一天,人们都是该悲痛,该去思念的,去思念那些已经逝去的,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和事。我知道人们仅仅是在故人的坟前烧点纸寄托一股哀思,折枝松柳,摆在逝者的墓旁,至多不过是再摆上些瓜果酒食,因为人的迷信,觉得死去的人在所谓的那一边也是要吃东西的,既然可以吃东西,那便也要睡觉、洗衣、做饭,也要花钱、盖房子、娶媳妇了。所以,你看今天的人有多聪明,烧的纸钱比活人用的还好看,折的元宝金光闪闪,还有那用各种材质做成的衣服、花、房子、小车,都让活人买来一并烧与逝者。后来觉得烧这些也不够,干脆不管是钱还是物,但凡拿去烧的,就来个真材实料。简单的悼念已然变了味道,给死人的东西竟变成了活人拿来攀比的筹码,谁要是给家中逝者烧去的东西少了、便宜,那便是对他们不够尊重,感情不够好。我看着,有点酒肉朋友拼酒的意思。
我很不理解,明明是死人的节日,活人来过本就是出于无奈,总也不能把死人叫出来,可是活人们竟过得如此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人们在这一天呼朋唤友,登山涉水,吃喝玩乐,早已把逝者抛在了九霄云外。清明,是谁在给谁过呢?
我又抬头看这乌云惨淡的天,它竟也无语,连雨都停了,只是依旧很冷。我想起家中那些已故的老人,他们一定也曾抬头看过这样的天空,也在感叹着彻骨的冷风与细雨,可是如今,他们都不在了,我还活着。我在这样一个阴雨天里想起他们,就像他们曾经想起了自己业已仙逝的长辈,在那些阴雨连绵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