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与了“三七会30701的心理学”的讨论。
讨论话题是卡尔·罗杰斯的《论人的成长》序:
1、如果我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须不断成长;成长的确常常会令人感到痛苦,但也令人变得更丰富充实。
2、细心倾听的能力,有人倾听所带来的深度喜悦,做更真实的自己的能力,更自由地给予和接受爱,这些,在我的经历中,是促成人际关系扩大和增强的重大因素。
3、我们每个人最个人化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果得到分享或表达,就可能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
卡尔.罗杰斯这三句话,你最喜欢哪句?说说你的感受。
我被点名第一个发言。
针对第二点“倾听”我比较有感触。因为最近一直陪着母亲住院的二姐和母亲出院了。老太太80岁了,挺磨人,二姐被“磨”得有些吃不消,见我打电话,一个劲儿的倒苦水,话语反反复复而不自知。
二姐今年57岁,也是有外孙的人了,我知道二姐的不易,尤其是照顾老妈,就不能照看外孙。所以,听着二姐的倾吐,我一直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尽量让二姐一吐为快,发泄内心的瘀堵。
例如老太太嘴上虽说:人老了,浑身是病,活着啥劲,早死早托生。
而实际上却惜命的很。她总是担心自己睡不着觉,每天都吃颗安眠药,以求心安。老太太执拗,不让吃药就说睡不着觉。并且手里得有足够的存药才安心。医院控制药物的使用,每次都论“片”开。即使老太太手里还有存货,仍固执地在住院期间也让二姐去给开。
二姐说她,有吃的开那么多干什么?老太太说便宜。没办法二姐大热天去排队开药。结果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开回了6片药,共4元钱,气的不行。和我诉苦:能省多少钱?就4块钱,说也不听。这也就是自己妈,没办法。
“是,老小孩,小小孩,折腾人。看得出来,老妈惜命着呢。”我应和着“就是难为二姐你了,挨着累,还得受老妈数落。”
“可不是。”二姐又一顿诉苦:“越老越不不讲理,现在我不能生气,一生气,肺疼......”想想二姐也是奔六的人了,为了照顾老妈,自己外孙来一天,第二天早早就给打发走了,因为老太太烦。
在倾听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二姐的压力和郁闷。于是继续认真耐心地进行“倾听”。二姐后来又倾吐了一个小时。即使困的我偷着打了哈欠,但我能替姐姐们分忧的除了“倾听”还能有什么?
也许“倾听”是种的能力。倾诉者倾诉时间过长,所说的内容大致重复,倾听者也会疲累,产生负面情绪。这也许就是咨询师要把咨询时间界定在1个小时之内的原因吧。
在讨论“倾听”话题时,有的人说时间一长,就不愿意“倾听”了。有的人说给倾诉者出主意也不听呀。可见这就是“倾听者”的能力体现,分清楚倾诉者内心真正的想法,是只是倒一下“苦水”,还是想寻求改变。
因为有的倾诉者,只是单纯地向倾听者诉说抱怨一下而已,内心深处并没有改变现状的想法。所以,作为倾听者真的没必要去帮对方出谋划策,“多此一举”。作为倾听者,只给倾诉者留有一个发泄表达委屈的空间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看来,还是卡尔.罗杰斯总结得好:细心倾听的能力,有人倾听所带来的深度喜悦,做更真实的自己的能力,更自由地给予和接受爱,这些,在我的经历中,是促成人际关系扩大和增强的重大因素。
“倾听”魅力无穷,不仅能疗愈,还能增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学奠基人戴尔·卡耐基,在最初探寻人际关系时,就用“倾听”这招,变成了最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