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同一场漫长的觉察练习。我们不断与计划碰撞、与意外共处,在一次次分心与回归的循环中,认识自己、修炼自己。以下是我昨日的一段经历与反思,愿它带给你一些共鸣与启发。
1
计划的缝隙,是觉察的开始
“我们总在偏离中找回自己,在打断里看见真心。”
昨天清晨六点,我照例打开直播,与大家共读《觉察之道》。书中提醒我们,要时时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不去放纵它,也不强行压制,而是像一个朋友那样观察、沟通和引导,让它逐渐成为更平和自在的存在。
我原打算中午吃过饭、关掉手机休息片刻,好好调整自己。刚躺下,却收到燕燕的消息。她说起这一天的安排和做海报的进展。我能感觉到她最近的困境:做了很多,却总好像赚不到钱。我一时也给不出什么建议,只能回她“你自己看情况决定”。
原本午休是从十二点到一点,结果一聊聊到一点多。我平时睡得晚,中午一般要补到两点才够。你看,计划又一次被打断了。
下午我原本要读《羊皮卷》,还要去峰哥的社群录一段一分钟的出镜视频。结果刚打开微信,就看见群里的消息闪烁,没忍住回了几句。接着,李秀红老师突然发来好友申请。
她是东方药林的特级经销商,去年我们因圣原项目结识,还一起开过线上会议。那时我信心满满,定下“三个月赚一百万”的目标,如今时间到了,目标却没达成。她的突然联系让我既惊喜又有些惭愧。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她还直接打来了视频——整个下午的节奏,又一次被打乱了。
直到通话结束,我才想起今天文章还没写完。其实早上九点到十点之间,我手写了一些内容,只是还没收尾。回头看,手机和微信真是最容易让人分心的东西。我只能一次次把自己拉回来,继续该做的事。
2
选择的当下,藏着觉察的种子
“每一个微小选择,都是我们修炼觉察的道场。
昨天也是右手换药的日子。重新包扎时我默默盼着快些恢复,别耽误正事。
下午四点,我出发去地铁站。路上我做了一件不太“觉察”的事——《觉察之道》中明明提醒我们,走路时要感受脚与地面的接触,不要看手机。我却一边听直播一边走,明知不该,还是顺从了那个贪图轻松的内在小孩。
快到地铁站,燕燕又发来语音,说她的电瓶车不知被谁撞坏了。我问她:“你现在是什么心情?生气?还是想把人找出来?”她倒很平静,说没想太多。我顺势说,不如感谢这件事,一切发生必有利于我。她甚至联想到圣捷老师讲的“因果”——也许这是在提醒她多做好事。
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挂断后我才想起晚上社群有K歌环节,赶紧走进肯德基,点了个汉堡,边吃边安排明天的计划。
正写着,半夏打来视频。她原本是想买眼膏,却顺势推荐我一个三千多的课程。我一时不知怎么推拒,只好先答应下来。她发来荣儿老师的介绍资料——哇,实力真的很强,好评如潮,甚至有人说比圣捷老师还厉害。我没多犹豫就付了9.9元,报了三天的体验课。心想,泡在高能圈子里总没坏处,哪怕只学一点也好。
原本写文章、做安排的计划再次推迟。眼看晚上K歌就要开始,我干脆停笔,选了首《潇洒走敦煌》,把歌词复制到WPS便签,准备分享到群里。这也算一种传播,是对社群的一种支持。我希望通过这些互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唱歌时,我看到群里有人提到自己单身。突然想起那天是七夕,覃杰战友之前还写过一篇鼓励单身伙伴加入007找对象的文章。我立刻把文章转给他,希望他能扫码加入——你看,契机无处不在。
3
复盘与规划,让觉察落地生长
“清晰的规划,是对抗混沌最温柔的力量。
整个晚上我不断回想这一天的片段,越发理解“凡事提前”的重要。每晚规划好第二天的事,效率果然高很多。最近我还尝试“一鱼多吃”:把社群分享直接整理成文章,既完成传播,也省去重新创作的力气。
睡前的反思让我再次提醒自己:我们可以设定目标、认真计划,但若未能完成,也不必苛责。学会接纳,顺势而为,是更高级的觉察。
于是,我仔细安排了今天的日程:
早上六点直播,确保设备满电,不中途断电;
晚上腾讯会议的内容提前规划;
如果时间允许,就去深圳见王永学;
记得刮胡子、理发,保持清爽,为朗读《羊皮卷》和更新短视频做好准备。
今天直播的目标是达到500关注量和100人互动。我准备用福袋增加热度,并特别感谢东升战队伙伴们的支持。我也会注意放缓语速,让大家听得更清楚。直播地点依然选在工地——这个让我安心、也更具真实感的环境。
总结下来,越来越明确:
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提前规划,是高效最关键的原则。希望今天一切顺利,持续觉察,认真修炼自己。
马上六点了,记得预约直播。一起学习觉察,一起修行,一起修心。直播海报已经准备好,扫码即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