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大概是“成年人的友谊最重要的就是在场”。
文笔比较抽象虚空,记不住,大概是作者跟朋友去川西玩,在一些沉默时刻不会想要打破,就是在一起待着。回北京后,朋友跟作者说,“我会陪你好起来呀。”
陪你,就是这个陪,作者用的词是“stay”。是比较地道的英语用法吗,好像还真的满合适的。
另外,也看到一篇笔记,博主说,“在场,这很重要”,提到3个小栗子,一个是杨天真的播客里,跟春夏聊到“什么时候能感受到爱”,春夏说“这个时候,这个人在场。”一个是,博主最近规律健身,每次出门都会给朋友发消息发照片相互勉励,互相参与并见证了彼此欣欣向荣的时刻。还有一个是一个女生在人生困顿痛苦的时候告诉自己,如果有一天她可以再度站在体育馆,那这个世界可能就好起来了,疫情过后,演唱会很多,她去了,在那些创伤过后倾泻而下的巨大快乐,那些闪亮的瞬间,她在。
我想到以前我跟2个朋友也有一个小群,那个群就保留了很多我们彼此见证的珍贵瞬间,每天从早上起来可以聊到晚上睡觉,当我在补五年日记失忆的时候,翻开群聊可以回忆起来那天大概发生了什么,我做了什么,有时候,群里没聊天的话,我对那天的记忆可能就是空白了。
这个群聊了好多年,很可惜,前两年开始不聊了,陪伴和在场,戛然而止。
之前大福说,他理解的陪伴是“镜子”和“见证”。(想念大福了)
这个“在场“”,跟这个“见证”大意相同吧。
感觉真的是很浪漫的词。
现在我都是自我见证,多拍拍照片,发发微博,记录下来点滴生活。
昨天想来还是很想可以与人分享,彼此见证,就把文章发给危险了,可惜她对此无感,也许我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于这个词的兴奋点在哪,我有多么需要多么喜欢这个“在场”与“见证”,多么怀念以前天天都在群里发消息的日子(虽然现在一年多了我也已经习惯了)。
刚刚发给雪莉,她就能懂,还是浪漫的人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