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的实现方式
在不同的MySQL引擎中,count(*)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1、MyISAM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count(*)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如果加了where条件的话,MyISAM表也是不能返回得这么快的。
2、而InnoDB引擎在执行count(*)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为什么InnoDB不跟MyISAM一样也把数字存起来?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时刻的多个查询,由于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的原因,InnoDB表“应该返回多少行”也是不确定的。
InnoDB对count(*)做的优化?
InnoDB是索引组织表,主键索引树的叶子节点是数据,而普通索引树的叶子节点是主键值。所以,普通索引树比主键索引树小很多。对于count(*)这样的操作,遍历哪个索引树得到的结果逻辑上都是一样的。因此,MySQL优化器会找到最小的那棵树来遍历。在保证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扫描的数据量,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通用法则之一。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
这个命令的输出结果里面页有一个TABLE_ROWS用于显示这个表当前有多少行,但是这个命令跟索引统计一样都是通过采样来估算的,因此不是很准确,误差可能达到40%到50%。所以这个命令也不能直接使用。
如果需要经常显示交易系统的操作记录总数,该怎么办?
MyISAM表虽然count(*)很快,但是不支持事务;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虽然返回很快,但是不准确;
InnoDB表直接count(*)会遍历全表,虽然结果准确,但会导致性能问题。
所以基本思路:找一个地方,把操作记录表的行数存起来
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
缺点:将计数保存在缓存系统中的方式,不只是丢失更新,而且值在逻辑上可能不精确。适用于统计大概数,对数值精确度要求不高的业务中。
在数据库保存计数
将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里单独的一张计数表C中,解决了崩溃丢失问题,InnoDB是支持崩溃恢复不丢数据的。
不同的count用法
1、对于count(主键id)来说,InnoDB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id值都取出来,返回给server层。server层拿到id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2、对于count(1)来 说,InnoDB引擎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按行累加。
3、对于count(字段)来说:
如果这个“字段”是定义为not null 的话,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判断不能为null,按行累加;
如果这个“字段”定义允许为null,那么执行的时候,判断到有可能是null,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一下,不是null才累加。
4、count(*)是例外,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count(*)肯定不是null,按行累加。
所以结论是:按照效率排序的话,count(字段),count(主键ID)<count(1)=count(*).
小结
把计数放在redis里面,不能够保证计数和myslq表里的数据精确一致的原因是:这两个不同的存储构成的系统,不支持分布式事务,无法拿到精确一致的视图。而把计数值也放在mysql中,就解决了一致性视图的问题。InnoDB引擎支持事务,利用好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就可以简化在业务开发时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