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后不再回学校深造,现在应该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开学了吧!
在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里,“9月”成了自己最有成长仪式感的代名词,因为9月开学季,开学意味着自己会上更高的年级、会认识更多的朋友,会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会逐步地成长为一个大人。
所以身为准毕业生的自己,进入最后一个学生时代的九月,不免有些怅然若失。走进自习室,教室里的同学,或是备战考研桌上的正摆着一本本的肖秀荣或是考研英语单词、或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已经开始了行测模拟,或是沉浸学术搜索文献写论文的,想着以后这种坐在教室里伏案书桌的时光应该不常有了吧,心里默默念了一声“所以要珍惜呀!”
站在校园生涯的尽头,社会工作的起点,回首和展望的时刻,心底泛起一阵阵涟漪:
1. 成长中有一些重要的节点,往往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开始
节点常常是物理和通信业里惯用的一个词,多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转接点。而我更愿意取时间节点中它的意义,就好比一段成长的征程中,有一个时刻,你面临着人生某一项重大的选择或是转折,它连接了你的现在和过去,与过往开始渐行渐远,而有了新的方向和奔赴点。按这样的理解,高考当仁不让地成了成长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的节点之一。
因为高考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所以也没有上了更好的学校,刚上大学时,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失落感,当然,有太多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同学,总觉得自己的学校并配不上自己。
在一场坐了学院300人、只看课程名字就很无聊的思修课上,一个微胖的青年男老师,在讲到大学生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台下的你们至少有一半的同学心里总不甘心来到现在的学校。但是我想说一句:XX(我们的学校)的舞台足够大,足以支撑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之前教室里低头私语的声音似乎在那一刻减小了许多,而此后日子里我也一直记得这句话,参加广告大赛、站在台上去演讲、去支教、进喜欢的行业实习,大学四年,似乎打开了18岁人生的一扇新的大门,遇到很多不一样却都很厉害的人,也尝试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视野愈加开阔,这些喜悦都在一点点地掩埋着当初刚入校时的失落。
犹记得当时大三时认识了一位学长,在之前我一直一位他是一个混迹学校图书馆的三无人员,因为大一借书时就一直见他在阅览室的一个固定位置上看书或是写写画画,当时觉得他应该是在准备考研,结果大二他还在,直到大三我准备考试、也开始在图书馆长时间学习时,才听到一旁的同学指着窃窃私语到:“他就是传说中三跨考到北大的学长”。后来还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我才知道他只比我大一届,而整整在图书馆的固定位置做了近四年,直到毕业前夕还在那里学阿拉伯语,因为他即将攻读的是北大历史学,需要用到这门语言。
而有幸认识后,他一次偶然间提到,当初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也没能选自己喜欢的历史学专业,以至于来到学校后,听了很多并不喜欢的国际政治课程后,他开始在图书馆看书,不再去上课,也因此挂过科。最后跨专业、跨学校、跨城市,以第一名成绩考到北大。之后提到北大的新生活,他没有太多褒奖,反而很怀念我们学校,尤其是那些泡图书馆的日子和当时一起看书学习的朋友,充实而有力量。
所以,以后的生活,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也许当下的处境并不理想,但如果你愿意,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起点。每个人的人生都由我们每一段的成长相连而成,过去不代表以后,现在也不代表未来。
2. 加时赛一直在,你要做的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
其实处于从学习到工作、从学校到职场的这个节点,最大的一点感受还是,虽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生活,职场或者说象牙塔外的生活似乎很复杂,我们担忧的也从曾经的“能不能学会知识、应对考试”转变为,“能不能找个好工作,或是做好工作”。如果说大学是对18岁以前所有应试教育的一场加时赛,职场又何尝不是对自己过往校园人生的一场加时赛,即你的所学能否服务好你现在的工作?你是否步入社会能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因为纵向来看,在人生的每个转折的阶段,我们都会面临各种考验,而为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会努力去学习、习得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或是找寻新方向。学生时代也许是学好课本、做好试题,而职场更多是调整好心态、熟练业务等等。而一直贯穿在这个过程中的,是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我们让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能力、是我们秉着自我升级的心态一直在变得更好的能力,这是我们面临所有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自己去解决的能力。
换言之,因为成长中每个转折点的加时赛,所以我们有了自我更新、超越过往的机会。如果我们一直在不间断地提升自己,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与挑战并行前进,其实来自于未知领域的困难也未尝就有那么可怕。
后来因为自媒体的盛行,看到很多看似励志鸡汤却又是真正实现自我转变的一些真实案例,他们或是毕业后每天坚持更新博客、或是学习手绘学习新技术,不论是思想上的自我更新,还是技能上的可以打磨,都在每一个平庸的当下,让自己比昨天更好一点:
或是打开自己,去接纳更多的新鲜事物和观点,让自己的思想变得丰富而多元化;
或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除了实用,还是你在学习或职场中变得更好的工具;
或是开始转向一个新的领域,从零开始,不断前行。
所以,在每一场加时赛里,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都远不如投身当下,自我更新来得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