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
【原典177】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于中起不敢当。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译文】
在虔州与于中、谦之一起陪同先生。先生说:“每个人胸中都有一个圣人,只是自信不够,自己把心中的圣人给埋没了。”然后对着于中说:“你胸中本来有个圣人。”
于中赶紧站起来,说不敢当。
先生说:“每个人都有,何况于中,怎么要谦虚起来呢?这是谦让不得的。”
于中只好笑着接受了。
先生又说:“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也不能泯灭。就算是盗贼,他也知道自己不该做贼,你喊他是贼,他还不自在呢。”
于中说:“良心在内,自然不会丢失,只是被物欲遮蔽了。就像乌云遮蔽了太阳,太阳何曾丢失?”
先生说:“于中如此聪明,他人没有这般见识。”
【原典178】
【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译文】
先生说:“把这些道理看得透彻了,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跟前就自然明白,合得上的就是对,合不上的就是错。就像佛家说的‘心印’一样,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解读】
每个胸中都有个圣人就是我们的良知。被贪婪、私欲遮蔽才会无明。做功夫,致良知,就是去除私欲,找到本我。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