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蜕变, 都是生命的重生。挣脱束缚, 展翅飞翔, 迎接新的自己。
突破自我很难,唯其难,才更值得珍惜。每一次的突破,意味着成长,那是生命的延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记得去年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想放弃日更,这一思想苗头一旦产生,痛苦的感觉就会无限放大,直到放弃。尽管不舍,日更365之后,也没能坚持多久,终于没能逃脱出局的厄运。
复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感觉日更也不过是一种练笔的手段,既然是手段,也没必要每天强行输出,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放一放,泉水不是在受压后才涌出地表的吗?隔三差五的写点东西,同样可以练笔。
没想到的是,搁笔之后就是马放南山,再想动笔何其难。
终于明白,有些事一旦放下,便难以为继,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
同样的心绪在走过第二个365之后再次出现,有时感觉真的有点浮躁。又写不出花来,这样做真的值当吗?
怀疑是背离初衷的天敌。
细想,两个365的经历,已经让我意识到,日更的收获远远不止于练笔,附加的收获只有坚持日更的人才能体会,便不再赘述。懂得自然懂,不懂的人他觉得你矫情,故弄玄虚。
人的惰性很难根除,你想放弃,总会给自己一万个理由。所以,凡人做事单纯依赖于有限的自律闭环很难,否则就没必要制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更多,我们需要依赖于它律,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这是基于人性使然,有惰性很正常,对待惰性的态度才是关键。
几天来一直纠结于要不要走下去,好在想通透之前没有轻言放弃。
能走就继续走吧,抖落一身的风尘,抛却不实际的想法,轻装前进。
曾不止一次问自己,摘取1000天的徽章就是终极目标吗?
当然不是。但今天的答案与以往肯定不同。
充其量,那就是个参照物,望山跑死马,如果天天计算还有多少天可以到达,必然要心生退意,心累更胜余身累。
要相信,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由此推断,一千天也许远远不够,不如当做一个量化指标更为准确。
长计划也需要短安排。设定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个拿下。长路漫漫,权当修行。不日更,余生一样度过,只是坐吃等死,非我所愿。
最看不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看不上的人。日更,百字而已,只要对自己不是太苛刻,不要太容易。
不想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就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
坚持的意义,阶段性理解肯定不同。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努力爬到山顶,去看看那边的风景,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