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即武王伐商之战。
先谈一下牧野之战周武王和商纣王(当然此时应该是商王子受)。
周族和商王朝的形式
周族之兴起:周之始祖后稷(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舜、禹二帝时期的农官,稷是江山社稷中的稷)。说来周族在初期发展阶段与戎狄关系密切甚至可能就有羌族的血脉,武王伐纣之时自称西土之人,孟子曾说过文王,西夷之人也。
史载周国立国于豳(陕西省),开始从事农业耕耘,同时畜牧和手工业也逐渐发展。历经九世,在公亶父时期因戎狄压迫离开豳地来到岐山(即陕西省岐山县)。因为岐山地区土地肥沃,周王朝农业迅速发展,周王朝的实力急速增强。
至文王时期(帝乙,帝纣时期),周族实力发展渐大,人口激增,经济繁荣,武力壮大,更是征战四方不断扩充领土。加上关中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关中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
商王朝统治天下:商王朝统治中原已达600年,经历二十八世,期间有过衰落,(老儒上一篇文章有写)也有过兴盛,至帝纣之时已是外强中干,天下摇摇欲坠。
双方领导人
商王朝领导人:帝纣,即子受,力能扛鼎,武力超群。征伐夷族无往不利,但是在商王朝内部实力派箕子,徽子,比干等人商王不能团结,彼此之间矛盾越来越大。
周族领导人:周文王,周武王不但团结王朝内的实力派如叔公旦等人更是不断从山野之间招收人才如天下第一宗师的姜太公姜尚。不但如此周武王更是会笼络商王朝方面的人心,比如在伐纣后加封比干墓,商容墓。大大的赢得了商王朝和天下诸侯的民心。
作战方略
孟津之会:以姜尚为主帅,以叔公旦为辅,率领四万五千人陈兵孟津,此时八百诸侯来援。
史料上很少有记载周武王早年扩张领土,但是周族一动八百诸侯齐动,由此可见此时周族和八百诸侯一定联系密切甚至八百诸侯已经奉周族为主。
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大跌眼镜,周族竟然退兵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对面的商王朝此时兵力有六七十万人,远远超过周族,但此时却已经攻守易位,周族逐渐占据上风。
牧野之战:孟津之会后的两年,决定周族和商王朝命运的牧野之战爆发。
在牧野之战前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对话。
武王问太公曰:“商王朝内部爱人宽仁的仁者和治国理政的能臣贤者都被商王诛杀,商王朝可以征伐吗?(仁者贤者亡矣,商可伐乎?)”
太公回答说到:“在办事之前先行谋划,准备妥当在办事情能够把事情办成,但是反之先办事,遇到困难在谋划则会失败,夏条可结,冬冰可折,时难得而易失。”
而后武王带者众多将士,率领天下诸侯,作泰誓,告天下商王之罪,与商王的七十万大军对阵牧野。
至此其实战争从开始便已经结束了,牧野之战中大量的商王朝战士和奴隶投降周族,周族胜利,成为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