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说谈恋爱可以随便找,娶老婆一定要找个贤惠的。]
[我爸说,男人忙点好。有钱了还怕没有女孩子贴上来?]
[我听别人说,那份工作没什么前途的,还是不要去做了]
我们身边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猜测和纠结,于是很多人说
“我是完美主义者,我有选择困难征”
“你不会帮我做决定啊”
“我爸妈一天到晚当我还是三岁小孩”
现实情况就是,我们(你们)的父母,也许一辈子都准备把我们(你们)当成他/她们的3岁孩子。所有的选择困难、纠结、将信将疑和怨偶式家庭关系,基本归因于父母的教养方式。
最近,我先生的车到了使用年限。本来他自己想好要换什么车,结果他还没买,一群人都积极地给他出主意。
他老板对他说:你年级轻,不要太高调,最多买个XXX型号的就可以了。
他的一些朋友们对他说:别听你们老板的,你们老板就是怕你超过她所以才不让你买好的。你平时工作时间大部分都在路上,车子当然要买好一点。
他的另外一些朋友对他说:你们老板说的也没错,低调点好,这年头炫富的人都没人帮。买个XXX型号的吧,大不了开两年后给你老婆嘛。
他听了一圈还是拿不定主意就来问我。
我:你自己有想好要买的型号吗?
他:有啊,我早就看好了两款。
我:那你买车公司出资吗?
他:我们老板跟我说大不了提前预支年终奖给我,这不等于让我自己买么。
我:跟公司无关,跟别人无关。那为什么要听别人的?
他:这不是大家热心给我出谋划策嘛
我:你是需要所有人都认可,然后才买?
他:那当然不是。谁能影响我自己的决定?
我:你想买的超过了自己预算?
他:没有啊。都在预算内。就是我爸,非要我买另一辆,说什么一定要比XX的车好才行。
我:你拿自己跟XX比?
他:我爸不是要面子么
他:我现在也被他们弄得烦了,尤其是我爸。再说我就都不买了,开到什么时候坏在路上让它去。
我:为了别人弄得自己不爽,有必要吗?
他:我就是不喜欢别人逼我做决定。
我决定不继续跟我先生对话下去了。因为我们之间是夫妻,很多话是不能说透的。我不能改变他核心的价值观,只能引导他去关注自己的态度和认知。
类似的话题还有很多。
谈恋爱的时候,他家一个亲戚跟他说“这女孩子工作也好、歌唱得也好、长得也清清秀秀,挺好的”他马上就来告诉我“XXX说挺喜欢你的”
他妈妈跟他说“这女孩子做事情挺仔细的,脾气也好,吃完饭就知道洗碗,我挺喜欢的。”他马上就来告诉吴“我妈说她挺喜欢你的”
但是,另一方面呢?
当他爸爸跟他说“我还是觉得以前那个女孩子对你最好,给你买名牌衣服鞋子,这女孩子花钱不怎么大方,家庭条件估计不会好到哪里去。你要做好将来比较辛苦的准备。”他也马上就来告诉我。
有时候我也纳闷,为什么任何人的看法都能影响你的喜怒哀乐?
说不高兴就翻脸,一不顺利就唉声叹气,稍微有点成绩马上沾沾自喜,既想要摆脱父母又被愚孝捆住脚步
有人说:男人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才会退化成一个孩子。
现在再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应该这样说:在婚姻里,两个人都会渐渐把最真实的自己展露在彼此面前。谈恋爱的时候想看美的,结婚之前要看看丑的,结婚以后就别互相嫌弃了。另外,不要试图用爱的名义去改变一个人长久以来的习惯和家庭背景、生活圈子。你看不惯他的,他也有看不惯你的。谁也改变不了谁。
最近看了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巨婴国》后,我就更加释然了。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在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武志红老师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我们能从巨婴的影子里走出来呢?
[明天要降温到零度以下了,你要给我外孙换件厚的衣服]
[人生前半段围绕别人转,人生后半程不习惯自己跟自己过]
如果父母永远不愿意对子女放手、习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到别人手里的话,那么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也依然会是巨婴,巨婴国只会越来越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