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河师大的赵攀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词汇思维导图和Skell软件融合教学》,刚开始的时候,赵攀老师全英的自我介绍,请给我们提出要求,在她的自我介绍中哪些是句子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让我们在介绍之后提出来。说实在的,我是拿着12分的注意力去听赵攀老师的介绍,庆幸的是大部分的句子,我还是听得比较明白,怎么判断呢? 在老师的介绍当中,提到她来自南阳,二月河和刘震云是家乡最有名的作家。 印象当中二月份是南阳的著名作家,但是刘震云不太确定,我就快速的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刘震云是来自新乡,而不是南阳。按照老师提供的句式,“It can't be true that Liu Zhenyun comes from Nanyang.”用这种方法自我介绍首先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和学生产生互动在互动过程当中学生会思考、激活也已有的英语知识,然后说英语或者是写英语。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下功能语言(Functional language):I seriously doubt that...It's pretty unlikely that...It can't be sure that...I'd say she...It's probably the case that... I can accept that...这也是“搭脚手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 it makes process easier and the product better.)
接下来我们首先进入了第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外语学习获得法,(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获得" )我们学习外语可能是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下,也可能是在一个控制的环境下,比如我们身处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那么我们的语言获得就是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但是我们在中国学英语,也是一个控制环境。这种在控制环境里面的语言输入应该是是有质量的,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只教他考试的内容,这样就阻碍了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就成有了困难,这也是我们中国孩子口语和书面表达欠缺的主要原因。英语当中的四大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英语的四大系统包括发音词汇语法功能语言,被动的语言学习用于读和听也就是语言的输入,积极的语言学习主要为了说或者写也是语言的输出。只有有了大量的输入,才能形成大脑深层的记忆,然后有自由的输出活动。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我们是不是能够采用积极活泼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语言系统活跃起来?
接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在课堂(30-50人的班级)中比较适合的活动(FSW):Find someone who...这活动以定语从句的形式出现,如下图:
就像上图一样,给学生一些范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想一些类似的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让学生练习带有第三人称单数的定语从句。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尽可能多地采访,符合条件的同学,这个活动切记学生说汉语,如果能够按照要求去行动,学生可以练习说英语、听英语以及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这个活动之后一定要让学生续写问题,比如How many people ...Are yiu going to write ...Are you going to read...等。当然,这样活动我们还可以创新,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基本的标题, 可以 “天气”“自然灾害”“朋友”等。一一个基本的话题,为中心,然后想出系列的定语从句。比如以朋友为话题的句子:Find someone who...
has a good friend since childhood, often chats on wechat with friends, talks about anything with their close friends. has dinner at least once a week with friends. likes going shopping with friends.
那么在课堂上,我们怎样组织这样的活动呢?首先,人数应该要注意,我们的人数通常情况在30到50人为比较适合,超过50人教室里就会出现很混乱的状态,整个活动时间大致在10到15分钟。因此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去的有效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游戏规则,读出游戏名称Find Someone Who.第二,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完成句子仿写,通常情况下,我会句子两分钟足已。第三,在一个限定时间完成采访活动,大致上5到6分钟就可以。第四,选择一些话题检测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第五运用icq把问题写完整,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当中一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No Chinese.从整个活动当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样的技能呢?首先学生在活动当中练习了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语法功能,另外通过交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来设计游戏活动。
怎样进行词汇教学呢?是直接教,还是图文匹配猜测?或者是利用思维导图?找潘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解了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词汇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能,提高学生总结能力。比如,以“birthday” 为核心的词汇,有“情绪类”词汇,“食物饮料类”词汇,“装饰类”词汇等。每一类词汇又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汇总。最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非常有用软件http://skell.skechengine.co.uk/,通过这个软件可以搜索一些例句词组搭配以及相近词义的单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