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作为姐姐,要多让着妹妹,毕竟妹妹还小。”
“妈妈......可......那是我的东西”
“但你作为姐姐,要听话一点,只有懂事的小孩才招人喜欢啊。”
“那好吧......那......这个就给你了”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也总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你要懂事,却从来没告诉你,究竟要怎么做才算懂事?
即便你问了,他们也只是一句“你多听话就行了。”
后来,你亲身经历,通过了一系列的挨打、挨骂以及他们的谆谆教诲,终于对懂事这个词有了定义。
原来,他们所谓的懂事就是听话顺从、安守本分,委屈自己。
2.
小时候的我,就是这样,总是会被大人们习惯性的夸以懂事,可能是因为年纪小,对大人眼里的懂事还不是特别的理解,只知道乖乖听话、主动做家务、不无理取闹在他们的眼里便是莫大的欣慰。
记忆中,童年的自己似乎也特别喜欢懂事这个词,觉得这个词就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一种夸赞。
或许,那个时候,我应该也是很渴望被所有的人都喜欢吧!
但稍微长大一点之后,很多事情就会慢慢的改变,也不会再按照原先规定的轨迹去运转。
我也开始和很多的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父母也都在外地工作。
或许是因为懂事,所以我没有哭闹,就那么安静的让他们把我送上了车,一路没有同行的人,也就只能安静的坐着,靠着背椅,将脸埋进自己的臂弯里,借以假寐的姿势,哭了好久。
自打父母不在身边之后,我便习惯了借助书本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这一看就是很多年。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特别讨厌自己,特别想发泄,想把自己的所有委屈都说出来;想当着那些人的面狠狠的拒绝他们的要求;更想硬气一点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可是,我没有那么做,也没有把自己的不开心都挂在脸上。
我还是和以往一样,只不过,不想再懂事了。
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懂事,我也不想一直选择委屈自己。
3.
我很喜欢季羡林说过的一句话:“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
或许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也让我明白了以前自己的那个想法也是多么的荒唐。
成年人的世界,似乎一点都不好玩。
小时候摸索了很久的懂事,在现在看来,似乎就是懦弱。
太过顺从的性格;太过唯唯诺诺的表现;太过小心翼翼地处事;太过渴望得到大家认同的心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就是好欺负。
似乎习惯了逆来顺受,便把反抗忘得一干二净;习惯了忍气吞声,也就懒得再去为自己辩解......
还记得前些日子,自己刚看完一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影片的主角松子也正如片名所说的那样,一生都在被人嫌弃。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还是挺压抑的,讲真,松子的一生都未曾为自己活过,她并没有选择那种很高光的生活,相反,她无时无刻不在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为了讨父亲欢心,不惜学小丑扮鬼脸去换取他那为数不多的笑容;为了获得有爱的爱情,不惜把爱情当成救命稻草,奋不顾身......
善良懂事的她,似乎不需要等别人开口,就会主动帮忙,替人揽下罪责,所有的委屈都选择了自己来消化。
看似很好的一个人,似乎并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她一生在追爱的过程中,也能被人爱一回,如至宝般小心翼翼的去呵护。
4.
其实,懂事的人很令人心疼,尤其是对那些把他们视若珍宝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我看来,你可以懂事,但不要委屈自己,因为所谓的懂事,并不是让你事事忍让,也不是让你安分守己,乖乖顺从,而是要让你懂为人处事。
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乖乖听话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你也不需要那么懂事,更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不想做的事就当面拒绝;做不到的事也不用勉强;不喜欢的话象征性的听听就好。
生活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第一次做选择,第一次尝试新事物,第一次做很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所以你也不必那么拘谨,也不需要唯唯诺诺,大胆的去表现自己就好。
不需要刻意的恭维,也不需要勉强的将就,一切都顺其自然。
如果可以,就把懂事的标签卸下来,不要让别人去牵引你的未来,你要试着成为自己的指路明灯。
坚定点,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