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次第 --广州中医大学潘毅教授

     我看想学习经典的不外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对中医文化与中医学有一定兴趣,想找中医的感觉,或者想知道一些养生常识,但并不一定想往专业方向靠。

如果是喜欢这种学习经典,我觉得梁冬跟徐文兵的谈话性节目,《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黄帝内经》,以及我这里这几讲的内经内容,倒是挺适合的。有文化内涵,有中医养生内容,有话题,也有趣味性。

在这里找到感觉之后,就可以按篇去找那些专业性知识没那么强的篇章,在里面挖掘你喜欢的文化与养生类信息,按篇的好处是,每一篇的形与神俱在。但不建议涉入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因为这个真的要有专业知识铺垫的基础上才能看得懂的。

第二种就是专业人士,比如中医院校的在学学生,以及临床医师。

他们的学习次第没有多少可争议,因为几乎每个中医院校所排的科目顺序都差不多。

都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同时开中国医学史、医古文),到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与后两门并列开的通常是针灸学),再到-內、外、妇、儿……等临床学科(与他们同时开的通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些开课的经典)。

这个学习顺序或次第合理吗?

我认为基本合理。因为如果不合理,早有学校改了过来,将经典放在最前面学习了。

第三,中医发烧友,他们热爱中医,学习中医,是有基本掌握,甚至可以作些基本操作的欲望的。

他们往往热情很高,但对中医学的知识框架与难易,往往缺乏系统了解,又由于心怀热切,所以非常希望找到正宗路径或捷径。就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左右。

他们中的不少可能是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样的书看多了,或是受到网上一些自命非凡的人讲话的影响,以为学中医的次第就应该,或必须是从经典开始。

这样才算中医的玄门正宗,才会踏上正途,开始虽辛苦,一旦突破,就会进境爆表,然后有朝一日自会开天门而飞升至医神境界。除此之外,都是左道旁门,所得不过是野狐禅。

真的这样吗?

评价或比较任何观点,都要讲可比性问题的。

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分析比较一下:

第一,学习的年代,以及我们所处的大文化语境,需要考虑的吧。

《名老中医之路》里的那些前辈,该有百岁或以上了吧?那个年代学医人的古文功底或国学常识通常高于今人,如果碰上高明的老师或师傅,从经典开始学习中医,或许这条路小部分人走得通,但即便如此,走通这条路的人的概率有多少呢?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北漂演员的成功,但漂在北京一直漂得不咸不淡、不汤不水的又有多少呢?

要知道中医经典都是古文,加上里面货真价实的未接触过的医学内容,咱们不妨自问:如果在毫无医学与古文基础上,自己能看得懂吗?又或者硬着头皮看,能够看下去几页?从中又能领悟多少?

还有一些更装的表达,说读经典千万别看别人的注解与白话文,因为别人可能注歪了,要自己先背下来,有朝一日自己悟通了才是真的通。

自己有自己的悟当然好。但说千万不看别人的注就有点逗笑了,因为:

1、以现代人平均的古汉语与国学水平,即便有别人的注或白话解作参你也末必就能全看懂,更不用说压根不看了,这好比一个单词量严重不足的人去翻译外文专业文章,还不许查字典一样。不信?听者可以拿本《黄帝内经》翻到以前没接触过的条文试试看是什么感觉。

2、从逻辑上看,别人的注也是别人的悟,怎么就先设定了别人可能悟错了,而你悟的才是真的呢?古人由于文字习惯与思维方式,他们与原著比我们更接近,所以他们对经典的理解,常能直达本质,至少可成为我们理解的䃼充,开阔我们的思维。 为何要拒绝前人的帮助呢?在前人悟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悟难道不可能更高端吗?

或者退一步来说,即便你真的是天赋异禀,全能自己悟通?但时间呢,要多久?学医可以不计时间成本?

当然,如果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这些白话本的爱好者们同时喜欢背诵经典,先朗朗上口,然后与白话内容相参着看;或者背那些实用又基本不须理解的内容,如经络走向、交接规律、循行路线等,这个自然好,本人严重赞同!但这很难说是从经典入手学中医,只是现代教材与经典相参而学。

从现代教材入手,再进入经典学习,他的效果如何,这个可以参考院校教育。我不敢说学出来的学生或医生水平就很高,但他们领会到内容几乎可以肯定,是高于直接从经典入门的。

何况,现代教材,比如《中医基础理论》,经常就是经典与久经验证的各家学说的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与白话化,实际也为经典的学习铺好了路。

比如阴阳学说,我们现在的教材是把它放到一节里的,几乎所有跟阴阳相关的内容(包括内经及历代相关见解都基本涵盖了)都讲得条理清晰,明白易懂。但如果你看《黄帝内经》,之中有160多篇文章,他说按篇来排列的,阴阳学说的内容是散落在很多篇中的,你要把阴阳学说内容都拣出来,并不容易。但如果学完了中医的基础知识,再去看《黄帝内经》,你就很容易对上,这一段就是我原来学中基时的某个观念,另一段是某个观念。

再看黄帝内经,现在的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是不同的,以往的《黄帝内经》选读教材,它是按篇来的,按篇有按篇的好处,整一篇他的思想脉络很清楚。但它无法兼顾散在其他篇的同类内容。

而现在的《黄帝内经》选读教材,它的内容编排有点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的标目,比如,哲学思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

这种编排很明显,不就是在白话版基础知识教材基础上的进阶吗?

再看看《伤寒杂病论》。

现代白话版教材,在中医诊断学的辩证部分,会出现六经辨证的基本介绍,让学生有了初步感觉,然后在方剂学里面,会出现不少经方,而且中药也学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道理也讲明白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伤寒杂病论,尽管不是没有一点难度,但相对少了很多,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习伤寒杂病论,就容易上路。

所以,结论就是,现代教材之后如果再加上经典的学习,就会如虎添翼。

可能听众朋友门会有些疑问,为什么现在对中医院校教育的评价相当一般呢?

这不是学习次第问题。

一个学期学六七门课,是很容易造成的消化不良的,还有就是,由于学生规模不少,不容易做到边学习边临床,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知识的吸收。更有毕业后相当比例的医疗单位的唯科研与论文为第一权重的评价体系问题。

试想,如果医生的评价不以医术水平为第一权重,就算你是从经典入手学习的人在这体系内又能如何?

其二,《老中医成才之路》的那些中医学医的年代是没有现代教材的,所以他们也只能从经典入手。

严格来讲,他们很多也不是从四大经典入手的,多半是从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开始的,也就是说:先从他们那个年代最浅的中医知识普及本开始,就类似于现代从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入手。所以,由浅入深地学是古往今来学习某门学科的基本路径,前人也不例外。

而现代一些在网上或书上宣称自己从经典入手学中医并学通得如有神助的,其实多半是院校出身或自己接触过白话本中医教材,然后才学习经典并从经典中得到大益的,所以,他们其实是回归经典,并不是从经典开始。他们之所以这样说,估计是想让人认为他才是正宗且老字号,这就是典型的装了。

这种说法也挺像一个人明明是吃了三个饼才饱,却对外宣称,他只吃了第三个饼就饱了,为什么?因为第三个饼卖相比较好吧!

还有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全国二三十所中医药院校,没有一所是把内经、伤寒的学习放在第一学期的,都是白话基础科目打头,这种科目的好处是系统化、条理化及知识体系的完整化做得比较好。

你学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后,再去学经典,收获会多很多。

比如你现在没有任何基础花两个小时去读《黄帝内经》可能只能看一小段,还不见得就整明白了多少,但当你学完相关科目后再读《黄帝内经》,两个小时可能就能看几篇,更会从不同角度切入而悟得更多。

再有,大家也可以问问高校教内经与伤寒的老师,他们可愿意在第一学期就教?

不是教不了,而是要同时兼顾的基础知识太多、太碎也太繁杂,教学难度大,也难以一下教透,也可说限制了他们水平的真正发挥。

当然,如果仅仅是对中医有些兴趣,或者仅仅想对中医做些初步了解,那么只选《黄帝内经》的一些好玩且养生意义大的篇来作为培养中医学习兴趣去讲还是不错的,这事我自己也经常做,比如在国学班,商界领袖班,总裁班,做些养生的基本知识的普及,黄帝内经的一些篇章,学起来用起来,其实还是可以的。

但必须明白,真正诊治疾病及谈医学机理的相关内容就真不是都适合现代人作医学启蒙用的。

伤寒杂病论也是这样,如果仅是初步了解一下六经辨证与几个对应的代表方的应用,也可以一开始就接触,但系统地学习它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推广某一学科的学习次第时,它的成才概率与时间成本是必须考虑的。

这里得再次说清楚,真正学医不从四大经典入手,不等于说,学医不该学四大经典。今天讨论的是经典的学习次第问题,而不是该不该学习经典的问题。

要说经典,我的经典情结更重,这不,除中医经典常温习,我甚至连经典中的经典——《易经》都援入了中医,并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普及,在高校正式开了好些年课。就我所知,中医院校开类似于《周易与中医学》课的甚少。

    我所著之书就有"道"之篇,亦开过《医眼观兵略》(孙子兵法在中医的运用)。那么,就四大国学经典:《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而言,我就差《论语》未引进过中医了,所以,我该算是个经典的经典迷了。

     喜欢经典的我,在今天跟大家讲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医,学习经典的路上,少走弯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9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8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001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93评论 1 28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8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7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7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8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6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9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58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75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