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快过年了,你还期待着每年最大的娱乐项目——“春晚”吗?
我猜,看“春晚”的热情,远不如集“五福”。娱乐乐着乐着就散了,分到真金白银才是真家伙。
人们不是越来越现实,而是越来越清醒,老是娱人,就会变成愚人。
前一阵,微博“热搜”功能停了好几天,吃瓜群众和娱乐世界一下子隔绝了,给我们带来全新体验。
一直以来,“热搜”话题贡献了不少流量,什么明星分手啦,明星出轨啦,明星开撕啦,都是热点。一些经常上榜的年轻演员,号称“热搜体”,演技不好说,蹭热度的功夫却是一流。
哪里吸引眼球,哪里就能展开交易,花钱买“热搜”,也成了不争的事实。结果是,真正的热点,和你看到的热点,成为真假世界的两端,隔着十万八千里。
“热搜”不在的日子,一切都仿佛静止了。
让人真正感觉到,老妈喊你回家吃饭,比某明星发微博,重要多了!在最好的年纪,做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真的弱爆了!
其实,微博只是冰山一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娱乐活动,早让各种媒体承包了。
关了电视,还有电脑。拔了电脑,还有平板。放下平板,还有手机。拿起任何一样东西,主要内容都是娱乐。
但是,我们真的快乐吗?
换了一个又一个节目,追了一个又一个新剧,玩了一个又一个游戏,看了一条又一条新闻,生活,没有因为信息丰富而多姿多彩,反而只剩下无尽的空!虚!
所以,很多人明明玩得很多,却老是觉得没意思。
“意思”这个东西,好像真的不在娱乐里。
2
这年头,娱乐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会娱乐,处处是舞台。
一个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个单位的年会表演节目,演员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逗笑台下观众。
这不是偶然,《保卫黄河》搞笑版一直都是很受欢迎的节目。有些记者,甚至扒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表演,对抗战经典歌曲的改编,形式多样,恶搞如一。
为什么大家愿意恶搞经典?或者说不被恶搞,根本就不是经典。与其说是精神创新,不如说是精神断档。
对年轻人来说,这不过就是一首歌,恶搞以后一笑而过。但对年长者来说,这却是一生的追求,听过以后世界变幻。他们互相之间都不理解。
当年,诗人光未然在去往抗日根据地的途中,亲眼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的搏斗,创作了诗歌《黄河吟》。作曲家洗星海在延安土窑里,带病创作六天,完成了谱曲《黄河大合唱》。
他们创作一首歌曲,为的是传承精神。而今天,我们记住了歌曲,却把精神弄丢了。这多像故事里,那个买椟还珠的傻瓜!
很多人怪罪娱乐节目,认为它们是培养傻瓜的罪魁祸首。但其实娱乐无罪,关键是人们如何看待娱乐。
据说恶搞《保卫黄河》的鼻祖,是一档电视节目,参赛选手把《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进行喜剧表演。现场评委一致通过,台下观众哄堂大笑,这才引得无数人进行模仿。
但在另一档节目里,同样是娱乐,同样是明星,《保卫黄河》在黄河岸边,以经典形式打开。就因为带着那种精神,节目不但震撼人心,而且圈粉无数。
好像,不论在哪个时代,精神都比娱乐更能打动人。
3
娱乐过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还是精神有点“意思”。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不信,看看神奇的电影市场。
以前电影靠什么吸引观众?晃得眼花缭乱的特效,炒得人尽皆知的IP,靓得只剩外表的明星,反正越新奇越刺激,票房总是有的。
但现在呢?即使是好莱坞巨制,中国观众也已不再照单全收,人们要的不是娱乐,而是感动。
从《芳华》到《无问西东》,从《神秘巨星》到《奇迹男孩》,不论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叫好的电影也叫座。人们更关心的是剧情,也是内心的触动。
你愿意为什么买单?当刺激眼睛和耳朵,已经习以为常,恐怕刺激内心,才是最厉害的!
不仅电影如此,就连跨年晚会也是这样。
在各家卫视不停烧钱,展示大明星、黑科技时, “罗胖”居然弄出个知识跨年。现场直播里,一个人,一组PPT,讲一晚上,居然收视率并不低。
好像很难解释,是人们的口味变了,还是大家的爱好多样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娱乐,腻了!
著名媒介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写过一本轰动世界的书,叫做《娱乐至死》。
他对几十年前,电视媒体过度娱乐表示担忧,说“有两钟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娱乐,就是让文化成为滑稽戏。但可喜的是,这场戏人们看够了,文化精神终究不会枯萎。
今天,显然快乐≠娱乐!
很多人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走了那么多弯路,才知道这个不等式。
快乐其实来自内心的渴望,娱乐可能增加生活的绝望。
我们要努力地追求快乐,而不是费力地寻找娱乐!
碎碎念:
娱乐至死,其实也是娱乐致死!细思极恐!
壮士请点个赞再走吧!遇见兰月,一起成长!新书《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 KONG》希望你喜欢。
转载请简信,已开启维权,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