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车是十个月前我们曾一直乘坐的班车。上车后,坐在第二排,却发现,前后距离极窄,以我这样的个子,想要跷一下二郎腿都不能够。狭小的空间,忽然让我产生极度憋闷之感。
想起以前,连续两年一直乘坐这个班车,记得不曾有过这样的憋闷感。再看周围近段时间一直坐这个车的同事,大都泰然怡然。不禁心生感慨,想起了一个心理学现象: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性现象,有的表现为感受性降低,有的表现为感受性提高。“入芝兰之室,久则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适应;从亮处到暗里处,开始看不清东西,过一会儿才能看清,这是视觉适应;抱着一个暖宝宝,开始觉得很热,一会觉得不热,这是触觉适应。这里,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让我们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是个体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则是主体改变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做不到同化、适应,人则不能很好的适应周边环境。
有个说法很受人追捧:孩子小时,过段时间就换地方住几天,可以促进孩子长个。这里面也能体现适应的本质。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等,而缺少作出环境同化和顺应反应,则很难从中汲取到不同营养来促进身体发育。
有个段子曾形容有些身居高位之人,在刚退下来时,百般不适应,甚至可能致病,也是适应不良所致。平时在心里把自己当作与众不同的人,重要的人,未及想到只不过是岗位赋予的角色不同罢了,大家都是普通人。此刻,不及时同化或顺应环境,则难能心态平和。
忽然想起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句诗,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这是对曾经经历的适应与倦恋,其实也是不适应当下的别一种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