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闲聊碎语,渐渐串起小戴这些年的生活、工作轨迹……
2005年3月,小戴离开六村诊所,“承包”了横渡乡卫生院后,和妻子吃住都在院里。他当时信心满满,要参加培训,要实践人性化服务理念,要办一所当地条件最好的全科医疗站。
2008年横渡乡卫生院并入坛石镇卫生院,更名为坛石镇卫生院横渡村卫生室,小戴从自己做变成拿镇医院固定工资的“单位人”。
就在这一年,儿子要上小学了,小戴便把家和家属安置在城里,自己每天风雨无阻,在城里的家和乡下的卫生室间奔波。虽然并无补贴和加班费,他还是坚持一周只休息一天,除过节外节假日也不会全休。没机会进修,他就靠自学,拿到副主任医师职称。
至于条件最好的全科医疗站,只能存于梦里。这些年药品实行零利润,农民挂个针收五块钱,看一次病收五块钱,卫生室不赚钱还要贴本。自来水还是小戴自己接的。房子到处漏水,小戴说已经反映好多次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村支书说,村卫生室的彩电、空调、氧气瓶都是村里添置的,可房子是卫生局的,再叫村里贴钱去修房子不太好意思吧?
小戴说,村卫生室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一直以来在做的基本医疗,二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前主要是看看感冒等一些小毛病,现在要给农民建立健康档案,要开展健康教育,要给老年人体检,要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障碍、肺结核等慢性病管理。以前没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很多慢性病没被发现,得不到及时干预。自从开展这方面工作以来,当地农民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服药率、控制率都有了很大改善。比如高血压病登记在册分级管理的就有150多人,糖尿病登记在册分级管理的就有40多人。
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戴给村民看病时,总是问人家最近烟抽得多不多,酒戒了没有,吃的咸不咸等等。午饭后他要去一个患肺结核的农民家进行一月一次的随访,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第一个反应是:会不会传染?一位80来岁的老农正在菜地干活,脸象喝了酒红红的,眼睛更是全红。我和同事在院里晒太阳等着,小戴和老农肩并肩边聊边走进他家,出来后说,今天还好来随访,老人家又自行把药停了。
小戴说,我13年前来采访时还没电脑,给农民建立的健康档案是纸质的,靠手写,后来有了电脑、网络,都电子化了,与市县信息共享,十分方便,上边检查只要登录系统、打打电话。而这恰恰是让小戴最烦恼、最郁闷的事儿。他说,你以为我天天坐这里就是给农民看看病?我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做”资料上了!2000多村民的健康档案、老年人的体检、慢性病的随访,这些信息都要随时录入、更新,没有帮手,只能上午看病下午做,下午做不完带回家晚上做。如果被抽查到,与单位和个人绩效挂钩,相差一点都不行。比如你记录一位病人一天抽20支烟,上边电话抽查到他,如果他说我这段时间没抽或只抽三四支,那你这份健康档案可能就是不合格的,要重新做。“天天做这些资料,烦死了!”
小戴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上边能派名懂电脑的护士或雇个临时工,帮他做做资料整理和录入,自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慢性病随访、疾病治疗等实际工作中去。一旁的村支书忍不住说:他一个医生主要就是给病人把病看看好,一天到晚看他在做资料!
后来见到坛石镇卫生院院长,他说镇医院人手也很紧张,派不出人,他们的医生都有联系村,连院长助理也要做随访、为联系村“做”资料。国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美丽乡村、对农民是件大好事,但对医生的考核评价应该还是要看他病看得怎么样、群众口碑如何。群众说你好,你就是好医生。他说,前几年医院人手紧张想调回小戴,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村支书代表村民打电话来强烈反对,只好作罢。
小戴这些年的付出为他得到了“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提名和衢州、江山“最美卫生计生人”等荣誉,但村民的信赖和需要,才是这位乡村医生心理最大的安慰。
对于一个没有营收还要倒贴的乡村卫生室来说,现阶段无论是添人还是改善环境,似乎都还看不到希望。但烦恼归烦恼,小戴说,自己从没动过要离开的念头,用当下时髦的话就是初心没变。习惯了、熟悉了、有感情了,还会继续待下去。
道别时,小戴向我们发出邀请:十年后请你们再来。
我们相信,这位“最美天使”依然会坚守在横渡,守护着这一带山区村民的健康......
十年后见。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