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唱着这样的歌谣走在上学的小路上:“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小时候,我最崇拜的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记得最牢的就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我也立志将来像老师一样,站在这个神圣的舞台上,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海阔开空地谈,牵着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自由自在地飞……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这才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与压力,感受到了老师的平凡与奉献,正如歌中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有一种无声的爱促我真心付出。
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用正确教书育人的观念,去关爱每一个学生。通过十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
同事们都认为我大咧咧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丢东落西的,甚至对什么事儿都满不在乎的。但对于学生我却从没有粗心过,我常特细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当同学生病了,我总是及时地打电话与家长及时联系,孩子生病在家我会打电话询问病情,嘘寒问暖,在学生返校后帮他补习功课。有同学父母离异了,能在不伤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关爱,尽可能保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有同学成绩退步了,垂头丧气,总是能敏锐地察觉到,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站起来,去迎接学习的挑战。我班有个学生叫潘旭,他父母离异,跟七十多岁的爷爷生活,尽管爷爷年纪较大,为了生存还种了几亩菜地和几亩粮田,劳动强度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潘旭。当然在学习上老人家也不知如何去管,潘旭的成绩和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差,放学总是不及时回家在学校门口逗留,一天放学后,我回到班级加班到很晚,当我走到学校门口的优乐商店门口时,一个小身影瞬间闪过,钻进了商店的屋子里,我很好奇,就顺着身影跳走的方向寻去,结果真的被我抓个正着----是我班的潘旭同学,见他紧张的样子,我笑着说:“你怎么还不回家?”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我在这买点吃的再回家。”我又细细盘问了很多,才知道孩子从没有人接送,每天爸爸给零花钱他或是买吃的,或是玩儿游戏,当时我的心里觉得这个孩子好可怜,又觉得这个孩子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关注和教育的孩子。一股同情心涌上心头,我对孩子说:老师送你回家吧,这样我和孩子打了一辆出租车,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对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教育孩子放学应及时回家,这样免得爷爷担心牵挂,要懂得孝心爸爸和爷爷,他们每天很辛苦。还有很多鼓励孩子的话等等。到了家,孩子的爷爷正焦急地等孩子回来,不知道如何是好,见我把孩子送回家开心的不得了。自那以后也许我的关注让孩子有了温暖,潘旭真的像变了一个孩子,学习知道积极努力了,班级里遵守纪律了。自尊心较强的他有喜欢处处表现自己。就拿上课来说吧,每次提出的问题,他都会举手点他回答却答不出,但在课堂上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常常为他开脱说:“这位学生是知道答案的,由于心慌一时忘记了,下次他肯定会勇敢,再也不慌了……”。下课后,找他谈话才知道,常常举手是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当时我看到一个相似的案例:知道答案举左手,不知道答案举右手。我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引导这位他。刚开始一段时间潘旭举左手的机率非常少,但我从没放弃他,课余时间为他补课,上课时只要他举起左手,这个机会都会留给他,回答后还让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表扬,时间长了,他学习的自信心又找回来了,举左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再加上平时在生活上给予他的一些特殊帮助,偷偷送他学习用品,我儿子穿小的衣物给他拿来。记得一个周四的表达课上,孩子含着泪说:“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我听了他动情地话语,心也被震撼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老师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潘旭振作起来了,学习、行为都进步不少。每次他的爷爷看到我时都会激动地说:“谢谢您,老师,潘旭有您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我要把他变化和进步,告诉给他外地打工的爸爸。”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我建立班级微信群,不厌其烦地将学生在班级的精彩表现讲给家长,甚至我还将班级里孩子的表现用手机拍了下来,在下班的时候,传到群空间里,让家长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孩子的精彩表现。家长开心地在空间里留言。我觉得这也是与家长沟通的一种形式。
为生作好表率是我一生的追求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如果不是路标,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印在了学生心灵深处,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一直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坚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这样,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时刻在点滴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二胎的娇惯的更是不得了,他们自我不懂得关心他人,表现得极为严重。那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里,王丽丽同学父亲左眼失明并且年过六十,母亲智障,家里生活如果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孩子表现的很自卑,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同学们大多数家庭情况较比优越,所以也不懂得爱心施舍与帮助。这样我经常为王丽丽同学拿一些衣物,学习用品,书籍学习资料等,最初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问我为什么总是这样帮助王丽丽,但我无论孩子们怎么好奇我也从来不去说破这件事,因为我怕伤了王丽丽的自尊心。时间久了,终于一些有心的同学们意识到老师这是爱心的表现。这样班级里不知不觉地就爱心涌动,特别在前段时间的军训活动中,同学们有的为王丽丽多带零花钱,有的为王丽丽拿来好吃的,有的在活动中主动来帮助王丽丽的。班级里这么多的小爱心,但同学们也从来没去说为什么这样去帮助王丽丽,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当然,王丽丽在这样有爱的班级里生活,每一天都变得阳光快乐起来,不再自卑了,能够与同学积极交流,班级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这种无声的教育我还表现在,班级里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老师每天去唠叨,可回过头来孩子们,又是忘记了。例如班级的地面有纸屑,竟然没有人去捡!怎么办呢?我什么话也不说,进教室弯腰,到同学们的位置上去捡纸屑,而且不让他们帮忙。我自己捡了之后,并放在垃圾桶内,我进教室宣布:老师已经做了示范了,希望大家照着老师的去做!这招十分有效,每当同学们无论是在班级还是操场看到有垃圾都会主动的捡起来。我的结论是一个教育真理: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的做法却是学生能够看得见的,这正是师德的最佳表现。
培植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我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孩子自私 ,自我。我们的家长只会过分的娇宠,导致我们老师的教育很难,还记得有一个学期的李小铁老师来我校的感恩教育,我就是抓住此次契机,对学生时常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感受老师的辛苦,感受所有身边人付出的辛苦,让孩子不但有爱,还要有博爱的心怀。那么我们知道爱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想到让孩子们做一次实践,保护鸡蛋让孩子上学时带一个鸡蛋,来做鸡蛋的爸爸或妈妈。来感受父母的辛劳,感受父母的对自己的倍加呵护不容易等等,结果这一天下来,孩子们对鸡蛋是呵护有加,生怕弄打弄碎,尽管有的学生把鸡蛋弄碎了,可是学生们也能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这么多年来照顾,抚养的不容易。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只做了一天的妈妈就把我的孩子弄成这样,看来当妈妈真辛苦,也有的孩子说,老师这一天,我总是在牵挂,生怕我的孩子有危险,等等。同学们都纷纷向我诉说自己的苦衷,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一层,我让孩子们写日记,我感觉这不但培植了学生的情感,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后我阅读了学生们的日记各个写的入情入境,感人至深。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孩子们不是不会写日记,而是情感不到位,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写两个字还有错别字,可当步入早恋时写起情书就那么情真意切呢,就是他有真情实感。所以我认为培植孩子们的情感不但有利于我们教学跟有利于我们的教育。诸如此类的活动我设计了很多,给父母洗脚,养一只小动物,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等等,每做一件事都要有日记。我感觉学生有了这些活动后,懂事多了,每每做错了事情,都会觉得这样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逐渐孩子们不良行为多多少少有了约束。
课堂是心灵的艺术,教学是真诚的交流,教育是爱的奉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心为课堂,以爱为课本,继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同学生一道学习,一起进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去擦亮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去唱响童年的歌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