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荜拨、荜拨梨、椹圣、蛤蒌、鼠尾。
药科——胡椒科植物荜茇的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产地——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药类——温里。
药性——热。
药味——辛。
入经——胃、大肠。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主治——偏头痛,牙痛,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现治——自汗,鼻塞脑流清涕,吞酸,米谷不化,月经不调,肠鸣,霍乱,跌打损伤。
参治——伤寒积冷,面色青黄,痃癖气块,瘴气成块,鼻渊,脐下结痛,腰胯脚冷疼,
冷痰饮恶心,不思饮食,阴疝,痃癖。
药理——解热,镇静,消食,补腰脚,调血脂,耐缺氧,抗溃疡,抗心律失常,抗心肌
缺血,广谱抗菌,抑制中枢神经,松弛冠状血管,松弛肠管平滑肌。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研末塞龋齿孔中)。
用量——水煎(常量1.5~3克),外用(适量)。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实热郁火者忌服。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