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邓小平曾经说过,培养选任年轻干部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无论是根本大计还是决定前途命运,年轻干部始终是薪火相传事业发展现在的生力军、将来的主心骨。所以,选用、储备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年轻干部始终是干部选用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和必然要求。那么就选用和储备年轻干部谈一谈我自己的认识。
一是如何选。坚持好干部标准、政治首位标准,持续加大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力度,及时把表现好、素质优、实绩突出,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的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领导岗位去实践历练,坚持优秀干部“在一线中找、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用”,树立“凭本事吃饭、用实绩说话、让大家来断”的用人导向。要进一步加大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从考核过程进一步了解年轻干部的工作实绩、思想作风、群众评价等综合表现,以考核结果作为提拔重用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能上能下。
二是哪里找。注重在四化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发现和识别干部,视野不断向国有企业、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方面延伸,贴近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发现和掌握一批既懂技术又熟悉管理的复合型年轻干部,进一步扩大干部来源的广度、拓宽发现渠道的深度。
三是解决年轻干部储备存量不够、增量不优的问题。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和优秀年轻干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与单位党委党组了解一次优秀年轻干部综合表现、一定范围内组织召开一次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适时掌握优秀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工作业绩、作风表现、能力素质等方面情况,帮助解决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困难,使他们更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建功立业,体现组织的关心关爱。进一步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和退出机制。探索设置“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指数”,对优秀年轻干部在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廉洁自律等方面量化积分,在基础积分基础上,根据综合表现科学设置加分项和减分项,客观直接体现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情况,采取一定方式对当年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积分进行分析研判,对排名靠后的优秀年轻干部适时采取谈心谈话、提醒谈话等方式帮助其找到问题、解决困难、突破瓶颈,对思想没有改变、作风没有转变、积分不增反降、依然我行我素的干部坚决清退出优秀年轻干部库,不断保持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