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大家对上海女的评论一致是门当户对,现在社会这么开放,为什么还讲究门当户对这么老掉牙的东西。
小时候,村里头经常有过来卖棉花糖百货佬。记得那时一支棉花糖还挺贵的要5毛。对于平时只能吃得起2毛钱的唐僧肉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奢侈品。以至于一直到20多岁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个什么味道[一点都不好吃]。
在北京工作几年,每次回家别人都问我是不是准备在北京买房,我说没钱。每当我提到北京的房价时他们总会觉得我在骗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哪里的房价都和合肥一样。
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呢?真的很小,小到出门是做地铁还是打车;小到睡觉是空调还是风扇。说到底是对金钱的态度上,大多家庭条件好的更加重视生活质量。而那些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大多会以牺牲生活质量来节省开支。
即使这一辈的价值观经过几年大城市熏陶凑到一起,哪又如何确保父母辈的价值观也能跟上。别人做菜时用铁铲来尝了一辈子的汤味,你说脏。用吃过的筷子给你夹菜[这一点我也反对,我都吃不下给我夹那么多],你不高兴。没办法,他们习惯了以为你也会习惯。
当然,相互不习惯的还有很多,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