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来坐客,在聊天的过程中,朋友一直无精打彩,不用问看起来日子过的不会太好,从朋友的嘴中得知他过的很累,虽然工作轻松但内心空虚,不知努力的方向,家庭中孩子也不听话让他非常操心。我问他平时你的空余时间都在做什么?朋友深思了一下,本来想学些知识,但书读不进去,大部分时间还是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信息。好了,看到这儿,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好像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吧。
以上是凑热闹、随大流和操别人的心三幅图,也是大多数人掉进的三个大坑。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呆在坑中,不想出来呢?应该源于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优秀基因,也算是本能所需要吧。可以说99.99%在这三个大坑中挣扎,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入坑提供更多的便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上网刷新闻、微信、微博、看视频、打游戏,困的不行也不忍睡去。在坑中挣扎久了,后果想必也就很清楚了,就像朋友所说,感觉很累空虚没精神。是呀,没精神你应该明白啥意思吧,这儿的精神是指什么呢?用书面语言表达应该被称作“注意力”。
注意力,去百度上查一下,解释如下: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从第二生命形态学专业术语上解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注意力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所在。
我们知道金钱是可以再生的,时间也不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更牛叉的人与你的时间不同(按牛顿力学可以这样解释,等量子力学颠覆吧),它是游走在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只能友好地与其相处。你可能已经看烦了,搞什么搞,讲了一堆,到底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随着科技进步,最珍贵的将是体验。最稀缺的将是人的注意力。”这是当代预言家,KK提出来的,此人像神一样的存在,三十年前对互联网发展的预测,全部猜对,你说神不神。
按照KK讲的,既然注意力是最稀缺的,套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当然稀缺的就是最宝贵的了。注意力才是我们最宝贵东西,是因为注意力是我们内在的选择,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控制完全为我们服务的。这种最最宝贵的财富你珍惜过吗?是想继续浪费还是好好的节约使用,我想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从这点上拉开的。如果让我预言的话,这个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会越来越大。
看到这儿是不是有点恐惧发毛冒冷汗了,这么宝贵的财富该怎么节约、集中和使用呢?先不要太着急,将来我们还会围绕这个话题再做深入探讨。
今天先从最简单的做起吧,如果不想继续在坑中呆着,教你一个快速爬出坑的有效办法。
现在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噪音和干扰,我们想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儿越来越不容易,到底怎么才能专注眼下,怎么才能专注的做好事情呢?
首先,“多线程” 工作其实是个坑。我们知道,很多人每天在各种工作之间来回穿梭,多线程工作应对自如,一天下来貌似做了很多事儿。但如果你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你和他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在讨论过程中走神,甚至去做别的事儿。这时如果你继续讨论,你说的信息基本上就会被他遗漏掉。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用多线程的方式工作,是没法做到齐头并进的处理事情的,只能迅速地来回切换,然后通过自己的猜测和推理来填充刚才遗漏的信息。所以,多线程的工作方式,表面上会让人觉得自己同时做了很多事,其实那只是 “幻觉”,因为多线程工作要付出切换成本的代价。研究发现,当你做一项工作正进入状态的时候,如果被打断,要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状态平均需要 25 分钟。你看,这就跟炒股一样,散户频繁的换手交易,一般挣不到什么钱,还搭进去很多手续费。频繁切换任务,一般效率也高不到哪儿去,还会损失很多时间。切换得越多,无谓的损失就越大。
你可能觉得自己能力出众、适应性强,即便付出了切换成本,也依然比那些只干一样工作的人效率高。事实真是这样吗?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针对多线程工作的人做过一项研究,检验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过人之处。研究人员召集了两组志愿者,第一组人经常多线程工作,第二组人一次只做一件事。实验分别从注意力、记忆力和切换能力上,对两组人员进行了对比。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不论是注意力、记忆力还是在切换能力上,喜欢多线程工作的人都没有任何优势。
研究证明,我们的大脑是没办法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我们是不能同时想象自由女神像和今天早上吃过的早餐的。如果你尝试一下就会发现,你只能交替着想,但是不能同时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不适合多线程工作。如果是不需要动脑子的机械化工作,我们就可以和脑力劳动同时进行,比如:边跑步边听英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被迫需要处理一些紧急事务,所以不得不来回切换工作内容。
所以,考虑到切换成本,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我们最好不要自动把自己调到“多线程模式”。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多线程的坑,那回到开头的问题,怎么才能不受多线程工作的干扰,安静下来做一件事呢?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用块状的时间做主要的事情。比如阅读一本书,主要的部分就是书的标题、目录、每个章节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早上是一天里最好的块状时间,如果能够早起一点,挤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效率会非常高。而这么宝贵的时间一定要留给一本书的框架和逻辑,因为这其实是串联起整本书的骨架。如果不能一气呵成地理解到位,那相当于骨架被打断了,有再多额外的材料也衔接不上。
第二,用碎片时间补充细节内容。还拿读书为例,所谓的细节内容,主要包括每段的第一句和文章具体的内容。很多时候多线程工作完全是出于无奈,时间就是被硬生生地给打断了。既然这样,我们留给这些碎片时间的阅读材料就不要太消耗脑力,因为切换成本太大了。这时在已有书籍的逻辑框架下,我们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碎片时间把细节内容补充进来了。
第三,平时要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其他能力一样,专注力也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的。最实用的训练方法是:从今天开始,认真听别人讲话。为什么呢?因为聊天的时候,我们总会时不时地瞄一眼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你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不光可以训练你的专注力,还能增加人们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因为在这个表达欲旺盛的年代,专注听人讲话本身就是一个稀缺的品质。锻炼出专注力,在做事情时才不容易被干扰到。
如果你对手机依赖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试一下上图的时间管理法,通过一小块时间专注训练,最终会优化出整块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整块的时间中,才会有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