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次的幸运当作上天赐予的礼物,把每一次的相遇当作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这个五一假期比往常都要漫长,根据国家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假期通知,节假日从5月1日开始放假到5月5日,法定节假日从1天变成了两天,从接到放假通知的那一刻开始,我积极的规划着假期的时光,让这个五一变得更加有趣。
一、维港之行
香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南邻南海,北靠深圳,1997年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母亲的环抱,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管理经验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香港毗邻深圳,自从来到广东之后,一直规划着我的香港之旅,直到今年四月,办下港澳通行证后,报名了朋友推荐的旅行团,踏上了香港一日游的征程。
5月1日上午8点20,在罗湖区的莲塘口岸集合后,我们在领队的带领下准备过关;过关又称过海关;因为香港属于特别行政区,所以和去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得出入境。整个口岸赴港团队可以用“人从众”形容,估摸着也有几万人,各个旅行团,旅游社,户外团队甚至还有外省的游客云集于此,各个领队拿着团旗举起呐喊,寻找着自己的团友,为了领队辨识团队队友,每个团友能领取到一张属于特定的团徽,把它别在左胸上,以方便大家进行辨认。
过关的时间是漫长的,因为人流多,大家从大门口排成蛇字型的队列,从莲塘口岸大门口到大厅一楼、二楼,通过中国海关之后走过一座长长的桥梁,进入香港海关进行入关安检,手机信号从国内信号向国际信号切换;
过关后,清理好人数,见到了这次和我们同行的香港导游,导游姓郭,让我们称之为郭仔,看着年纪也上了50以上;口岸和景点之间隔着几十公里的距离,去往市区的路上,郭仔一直向我们介绍着香港的风景,看到香港的风景,郭仔给我们介绍着香港的风俗特色,第一次看到司机驾驶位在右侧的汽车,车的行车道也与大陆这边的相反,这也是由于香港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后所留下来的痕迹;郭导也像我们介绍着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地域和组成,通过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使我们对于这片土地有了一定的了解。
香港由新界和香港岛、九龙等岛屿构成,共18区;我们乘着大巴,欣赏着香港城区的高楼大厦;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黄大仙寺;
始建于1945年,是中国香港九龙有名的胜迹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负盛名。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金华府记》载: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是浙江金华兰溪人,东晋年间(公元32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8岁牧羊于浙江金华赤松山上;15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善卜。在1921年前,黄大仙庙原设于广州的。广州的黄大仙庙已有百年历史,只因当时广州的政局非常复杂。当时广州由陈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说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庙宇筑马路,或拆庙卖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机霸占房产。当时很多庙宇遭殃。 黄大仙庙在军阀借破除迷信之名,而刮地为实的时代里,自然也受到影响,但幸得香港绅商李亦梅、谭杰生、梁仁庵、郭述亭、张殿臣、陈桂石和唐丽泉等,把黄大仙宝像接来香港,安奉在啬色园内,才使黄大仙宝像才得以保存。1915年,道侣梁仁庵、梁钧转父子,从广东西樵山普广祖坛奉接赤松仙子宝像来港。原先在湾仔供奉,1921年,大仙乩示,到竹园吉地,建“啬色园”。啬色园本来是上述几位绅商的私人修道别墅,1921年初接黄大仙来港时,并不是任人参神,但因后来善信要求入庙参神者日众,各绅商平日乐善好施,于是就定下开放时间,并将香火收入,拨充善举,赠医施药,年年无间。到1956年9月25日正午12时,由该庙正总理黄允畋,将庙宇的收入,正式交由东华三院接管。黄大仙祠经历过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飞机多次用地毯式的轰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无恙。昔日的黄大仙祠1915年,广东西樵普庆坛梁仁庵道长及梁钧转道长把黄大仙师画像带来香港,先后在乍畏街及大笪地开坛阐教,后来再于湾仔大道东设坛安奉黄大仙师及开设药店,两年后该处被火烧毁,又把坛迁移往湾仔海傍东。其后于1921年黄大仙师降乩启示,命当时的道侣往九龙城一带相地建殿,道侣到竹园村附近一山,见灵秀独钟,便再扶乩请示仙师,得乩示“此乃凤翼吉地”,适合开坛阐教,遂决定于现址建祠,并于同年7月落成启用。1922年8月,啬色园正式成立,负责管理祠庙。黄大仙祠建成之初,原为私人道场,只供道侣及家属入内参拜。后来参拜善信渐多,及至1934年,园方碍于当时的庙宇条例及租地批约所限,不能再让民众入内,后经当时华人庙宇委员会委员周峻年向华民政务司请准,才特别允许于每年正月初一开放让善信入内参拜。至1956年8月21日,黄大仙祠才正式获政府批准全面开放予善信参拜。2008年4月3日,园方宣布斥资1亿4000万元,进行35年来最大规划的扩建工程,包括扩建现时供奉黄大仙师的大殿部分,并会破天荒,在大殿底部,打造一座供奉太岁的地下宫殿“元辰殿”。工程期间黄大仙师画像将移銮至凤鸣楼,扩建工程预计历时约一年半。
黄大仙寺主要是以游客供奉香火为主的旅游景点,信教徒由四面八方齐聚于此,一时间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人们带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这里虔诚的许下自己的心愿,或是平安一生或是仕途鸿达,寺庙的建筑犹如国内的大同小异,由主殿和若干偏殿组成,殿内供奉着各种雕塑,门口还有一块普济万民的大石头,上面雕刻着八卦图,鸟儿在屋檐上嬉戏;其实内心有一种信仰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事物,内心总有着希望所笼罩着,这也是总书记所说:“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体现吧。”
从寺庙走出,车辆行驶在香港的高楼大厦中,发现整个市区的装修风格类似于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房屋一栋接着一栋,和深圳不同的是,高楼和居民均耸立在市区的每一片;香港地区的城市化达到了99%,大部分的人们都住在市区内,所以也属于人口密集型城市。
第二个景点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名称为西九龙文化区之艺术公园,这个地区刚好靠近维多利亚港口,莅临香港的海滨,一踏入公园,三面环海,远处眺望着维多利亚港口的高楼大厦,一座巨大的高楼拔地而起,成为海滨最醒目的存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作为背景,维多利亚河从下方流过,让这座海港城增加了历史的印记;吃完午饭后,我们继续参观了香港钟楼,它也是见证香港历史的存在,这里曾经是九龙铁路的起点,钟楼于1915年落成,1990年起被列为法定古迹。钟楼高44米,主体由红砖砌成,四角镶嵌大理石,楼顶装有7米高的避雷针。钟楼面临维多利亚港湾,原来设有大铜钟,每到夜间,大铜钟报时声可传达数里之外,清越悠扬的“维港钟声”曾为香港一景。香港的钟声从维多利亚河经过此传至世界,,百年来见证着香港的历史变迁。二次大战前,无数中国内地难民搭乘九广铁路来到这个旧火车总站,他们有的在港展开新生活,有的则转乘轮船前往海外。火车站以往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铁路总站,故钟楼充满殖民地色彩。钟楼用上了红砖及花岗石建造,展现着蒸汽火车时代的风貌。每一个历史残留的建筑,无一不表示它曾见证过的故事,它就像一个时间坐标,当我们再次观看它时,时间又把我们拉回曾经那个热血的年代,让我们懂得现在生活的平静和繁华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和平的日子,远离战争远离硝烟,科技强国振兴中华。
乘坐天星号小轮横渡维多利亚,河水慢慢流动,我们向着对岸驶去;香港不仅有美丽的海湾,也有耸立的太平山顶,伴随着游船慢慢向对岸靠拢,对岸西门子等著名公司的Logo也在大厦楼顶上交相呼应,慢慢江水向两岸流动,想起去年12月份在广州珠江看江景的日子;度过维多利亚,我们准备前往香港岛的最高点——太平山;乘坐着大巴行驶在湾仔区的小路上,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多山少平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上山这一段路是师傅开车带我们上去的,香港的马路比较窄,而师傅们开车又有点“老司机”的感觉,整个上山的过程确实感觉不太好受,有点晕乎,甚至胃里一股翻江倒海;但是到达山顶的那一刻,视线一瞬间豁然开朗,站在香港岛的最高点,城区的高楼大厦尽在脚底,可以俯瞰港口,远处的丁达尔效应增加了山顶的美景,拉动手机的长焦镜头,看见远处的摩天轮,明白那就是我们的来时路;站在山顶,看着中英区的高楼大厦耸立着,看着在丁达尔效应远景,瞬间洗刷了坐车的晕乎感;其实每一座山都有属于她自己的景色,站在山顶最高峰,看着城市景色,明白站在不同的高度,所面对的风景也就不同;每一个人的人生总会越过很多很多的山峰,也会遇见很多的人和事,有些人就像同行者,一直和你越过很多很多的山峰,看过高山流水,走过都市喧嚣,依旧还想与你看人间繁华;
慢慢的天色渐渐灰暗,紫荆花广场上的紫荆花雕塑在灯光照射下熠熠发光;金紫荆广场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向海一面,三面被维港包围,在维港的中心位置,与对岸的尖沙咀对峙。
广场上有金紫荆雕塑、香港回归纪念碑等经典。这里是香港回归典礼的举行地点,当时英国把香港的主权移交至中国。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把一座金紫荆花铜像赠送给香港,这片土地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两岸的高楼点亮了维港的夜,灯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我们乘坐着轮船行驶在维多利亚上,慢慢的欣赏维多利亚夜,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一国两制政策保留了香港这座城市的特色,让旅游业、经济、金融业等多个行业在这片263个岛屿的百花齐放,促使香港的经济稳中求好、稳定推进;吹着海风,静静的欣赏着维多利亚的夜色,感觉这些宁静而又美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假期打卡一些从未去过的地方,也能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寻人生快意,从平常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脱离出来,感受这这个世界的美好;也许是因为新奇,也许是因为对于自由的向往;行于山水之间,没有工作纷扰,没有人情世故,唯寄情与山水之间,足以!
二、望郎归之旅
休息一天过后,恢复了香港之行的疲惫;准备向深圳最美海景观景平台进发;早在深圳开始爬山的时候,就听说远在大鹏半岛的深圳第三高峰附近,有一块向外延伸出的大石头,被命名望郎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诗意。它属于七娘山脉体系,因形似一位妇女盼望在外丈夫归来的姿态而得名;每每在抖音上刷到时,都无不为其自然景观的美丽所吸引;趁着这一次五一假期,便早早准备出发望郎归。
5月3日上午5.40起床出发望郎归,因为距离大鹏特别远的缘故,需要乘坐公交进行前往。接触深圳户外圈时间越久,也越来越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的美景值得我们去探索;从惠阳出发,转833和M274到杨梅坑下车,五一假期去大鹏的游客特别多,因为没有通地铁的缘故。一条路上都特别堵车,在车上看到了日出东方,也看到了一动不动的大巴长龙,经过三个小时的长距离跋涉,终于到达了杨梅坑公交站;
记得刚来深圳的第一年,在社团的组织下,来到了杨梅坑,这里是星爷拍摄《美人鱼》的取景地,美人鱼洞就位于此,而望郎归就位于杨梅坑上;杨梅坑也是处于深圳岛屿的南端,再往下走,便是耸立在大海大大小小的岛屿;在过去的亿万年时间中,随着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等等的作用下,这些地壳被逐渐抬升,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地壳外形;而在人类向自然界不断探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这些美丽的景色,将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打造,形成现在的一些景点。
到达杨梅坑公交站之后,乘坐观光车,走过五公里的鹿嘴大道;就来到了大雁顶的登山口,我们的行程是走过大雁顶的一二三四号观景平台,然后进入前往望郎归的路口;一号二号观景平台海拔不算太高,进来是一段水泥路,水泥路走完转个弯就到达了一号观景平台,往前翻过一个小山丘就来到了二号观景平台,远处的山峰被大雾所笼罩,一眼看不清其高度,站在山脚看着行走在山脊线人们,也让我们加快了脚步;在路途上碰见两个哥哥姐姐,也是向望郎归方向进发,便一同前往;二号到三号观景平台的爬升是整个路线爬升最多的一段,两旁被树木环绕,一路的台阶路,相对于梧桐山的秀桐道,还是难度较小,上山的路分为陡坡和缓坡,供攀登者进行选择,两个的区别在于台阶爬升的坡度;我们爬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根据体能的强弱平均行进速度,因为11点多钟时间还尚早,只要天气不下雨,速度再慢再慢也能走到望郎归;随着海拔的提高,太阳也慢慢的出现,山后的景色变得更加清晰,蔚蓝的大海与天空,层峦叠嶂的山峰在灰色的雾笼罩,增加了许多神秘感,还有游艇在海中穿梭,也显得一切是如此的平静和美好;每爬升一段,我们习惯地看着手机上的轨迹,看着还有多远才能到达;一步接着一步向上攀登,同行的驴友也显得有点疲惫;到后面每走100米我们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到达了三号观景平台。
三号观景平台的海景也是十分具有特色的,一眼望去是万里无垠的海域,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植被将整个山体环绕,增加了许多的绿色气息,山间雾气围绕,有一股灰蒙蒙的感觉;简单在此进行中餐补给,让大腿肌肉得到一定的缓解,我们准备向望郎归进发;四号观景平台走过来二十米,便来到了望郎归的入口,接下来的一段路,我们得在山脊线穿梭,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没有台阶全程野路,有下降也有上升,兜兜转转,跟着飘带的指引徒步,或是石子路或是土路,确实不太好行走;从科考线到望郎归这一段路,要翻越几个小山头,两边都是树木环绕,有些地方不太好行走,很多树枝就成为了徒步者寻求稳定的助力;同行的还有一个姐姐,是小学老师,可能相对于这种复杂路况而言,对女生相对爱说没有那么的友好,甚至在某些路段,我也觉得十分吃力,大部分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需要急速下高度的坡一般都有绳索进行辅助,要么用数木进行缓冲,我喜欢走一些坡度没有那么大的路段,这样也能减少危险的发生;这一段路基本上没时间欣赏风景,只想着赶紧走到望郎归;到丁心湖营地休整20min,接着向目的地推进。整体来说,这条路不太好走,真不太建议新手小白进行尝试,下完几个大坡后,我们横向移动,抬头就能看见海上的大小甲岛;
也能看到远处耸立在山峰上的大小甲岛;山峦都被植被所笼罩,行走在山脊线,不知道前方的路况,虽然有些疲惫,但却也感觉到十分惊奇,对于未知的探索,也变得颇有趣味;渐渐的,跟着飘带的方向,离目的地越来越近,远处的呼喊声在耳边呼喊,我们便加紧了脚步,踏过一层层的山路,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望郎归。
说实话,望郎归一半靠着大山,一半是悬崖,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刚上去的时候心里面还是有点发怵,害怕自己会掉下去,这几块光溜溜的大石头,背面就是30米的悬崖,万一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受伤,最终站上去的那一刻,还是克服了这种恐惧的心理;一眼望去,一个巨大的海湾展现在面前,从山脉向外凸起一块像刀背大小的山体,屹立在大海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形似望夫的巨石,它屹立在山顶边缘,仿佛一位身着长裙的女子,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大海。巨石的轮廓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清晰,岩石的纹理犹如女子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等待的漫长。站在巨石旁,极目远眺,180°的环海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大小辣甲岛和三门岛宛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蓝色的海洋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海面波涛汹涌,海浪一层接着一层,不断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一串串白色的浪花,发出阵阵轰鸣声,仿佛是大海在演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俯瞰山脚,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绿色的植被与蓝色的大海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海画卷。七娘山巍峨耸立,山脉连绵起伏,仿佛是大地的脊梁,支撑着这片广阔的天空。在山海之间,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沙滩,像是镶嵌在山海之间的珍珠,细腻的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站在大石头上,人们都和大石头打卡拍照,纪念着长途跋涉的成果,望郎归一半靠山一半靠海,背靠大雁顶远处眺望180°海景,大伙儿激动的打卡拍照;青春的脸庞流露出喜悦的表情,虽然攀登的过程很辛苦,但是看到海景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得;
从望郎归下撤的这一段路途,全程的石子路,路途更加难走;假如是下雨天根本无法前行;树木,碎石,再加上垂直海拔的下降,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下降了,好不容易下到海岸线,发现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途,果断选择了一段快艇,结束了此次的爬山之旅;也很感谢两位哥哥姐姐对我的照顾,最后搭车返回深圳,结束了五一假期。
三、五一之行
从2023年开始从深圳爬山开始,历经两年的时间,成功也打卡了深圳十峰;我记得我刚开始喜欢上爬山这项运动,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进行的,后面也渐渐变成了一份爱好;鹏城多山峰,深圳十峰大部分都在深圳市区内,多地铁直达交通便利;去年为对标香港的麦理浩径,深圳登山协会也开始启用鲲鹏径,全程200KM,5月十万鹏友组织率队20余个,成功打卡深圳20段,为深圳登山树立起一个全新的标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爬山能成为我终身所爱!
每一段旅途,或长或短,都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也能遇见不同的人们;或是第一次见面,或是人生漫漫几十年中唯一的一次见面,虽仅仅只有一天,但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让那一天变得更加的有意义,深圳刻骨铭心;这世界那么大,总会遇见那么多人,虽短暂但又美好,或是不了解,或是陌生,但在那一天,却又给予了特殊的温暖和关怀,让我们觉得世间处处充满美好,让平淡的日子多了很多幸运!!!每一次的遇见,每一次的相逢,都是上天安排的馈赠;
2025年的五一,也很有意义;风景赋予的,还是人赋予的,都变成了记忆中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