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孩子不听话,常与父母的意愿相左,任性,使性子,无理取闹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通常已经习惯了呵斥、责备、不理睬、甚至打骂…结果就是双方不欢而散,孩子哭闹,大人生气。如果大人心软,拗不过孩子,僵持很久,最终还是倒向孩子这边。进一步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性!曾经见到一个母亲送孩子入幼儿园,不知什么事情,孩子在地上打滚哭闹,还是个女孩子。一旁的母亲又气又恼又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显然是个平时就被娇惯坏了的孩子。我想,若非在幼儿园大庭广众之下,恐怕这个孩子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了
其实,这种情况,无非就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沟通好!孩子虽然小,但也绝非不可沟通,不可商量,只要我们多了解孩子的需求,掌握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再多点耐心,不要说两句话不听就开始发火。
家长们不妨尝试把孩子当作一个需要沟通的理解的客户。换方式和他说话,也许会收到好的效果。笔者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有一次,我要去超市买饺皮回来包饺子吃。我两岁十个月的孩子非得跟着去,但是妈妈说她得洗澡,不能去。而且跟她讲了很多道理,说爸爸一会就回来的。爸爸去买,你在家洗澡,等爸爸回来,你刚好洗完澡,就可以一起包饺子了。如果你要一起去,那么我们开始包饺子,你却要洗澡,就不能一起包饺子了——拿她喜欢的包饺子诱惑她——但是,无论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只有一句话,要一起去!我知道僵持下去,可能只能要么孩子哭闹,要么我退让,带她去!
于是,我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我说,要不然这样吧,你来安排任务给爸爸和妈妈,你看怎么样才能更好呢?我想,你可以跟爸爸说,爸爸你去买饺子皮,我妈妈你帮我洗澡,我在家里洗澡,爸爸你要快点哦,我洗完澡的时候你一定要回来,我要包饺子。我的话,立刻就引起了孩子做游戏一样的兴趣。但还是不动,我又说:快点吧,快点安排任务给我吧!于是同时,我又进一步鼓励和表扬她,说:你又聪明又乖,一定会做出很好的安排的。我相信你!就这样,在我的鼓励和引导支持下,让她当了主人,终于欣然说出了她的安排。和我的期望是一样的。你看,事情看起来很简单,我并非用了什么特别的方法。我只是——换了一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用了一用换位,用了她能接受的方式,抓住了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喜欢被肯定被表扬),同时用好了和孩子沟通需要的耐心。
顺便说一下,等我买好饺子皮回来,孩子还意由未尽地问我:饺子皮买回来了?似乎是在问我:我交待的任务完成了?而那时她还在愉快的洗澡!
和孩子沟通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智慧。但是了解孩子的需求,知道孩子的特点一定是必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