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旅行的时候,见过许多不知名的小溪,最美的当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丹巴党岭。高山上融化的雪水汇聚成流,从苍翠茂密的森林中缓缓淌来。溪底偶尔可见小鱼,或三两只水螃蟹。溪流两侧,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或躺或卧,各色灌木、野花随风摇曳。稍远处,是草甸和红桦林。每当风起,桦树叶和那些快要展开的桦树皮,就发出一片沙沙的声响。万千日子里,小溪就这样安静执着地流淌着属于它自己的岁月。
经常在网上冲浪浏览,最近经常看清溪的作品,初遇时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灵秀,随后就想起了这条小溪。许是江南山水滋养的缘故,清溪,人如其名,像极了那美丽的溪流。
清溪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冷暖的心灵,更有一份对追求的认真执着。摄影与文字,是她的两只翅膀,带着她在生命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是她的一双拐杖,支撑着她在灵魂世界徜徉漫步。
她的摄影照片,无一不精致、唯美,很容易就能把你灌醉。花草有流动的色彩,檐角带着出尘的空灵,人像包罗着世间冷暖情怀。你也很容易感受到她镜头后的思考,那是出于她天生自带的知性。
她的日记楼是个宝库,收藏着她途经的森林草地、沟壑山丘,见过的日月星光、繁花野草,拣来的石头,听过的风声......只要她认为有价值。
她写摄影随记,认真记录拍下每一帧照片时的心得、情感,又不断自我审视其中的不足。在她眼里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她写岁月五味,深深浅浅的风中往事,仔细收藏时光经过的痕迹,包括一些琐碎的回帖,可见她对情感的珍视。
她的文字去伪存真,全无虚浮,带着知性的哲思与本真的独立,是一壶经得起岁月辗转的陈酿,入口纯正、回味甘冽,有我喜欢的味道。
不知是不是太敏感,我也能在那些文字里看见她内心深处的一份孤独,然而这样清澈的孤独,也是自得而美丽的,就像大山里的小溪。我有时会在喧嚣褪尽的时候去她的日记楼里悄悄坐一坐,不留只言片语,唯恐惊扰了那份美丽。
那个坐在树上读书看星星的女孩头像,像极了她的性子,在独立的自我里与世界保持着清醒的距离。在她身上,我仿佛能看到我曾经的样子,就让我们做一棵树上的两朵花,各自摇曳,互相凝视,一朵花的距离,不远不近,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