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人会“走眼”
1、看人,不要凭直觉,大部分直觉有缺陷。
2、人格理论帮助我们弥补主管缺失。
比如贝尔宾团队角色。
确立四个有效的观察锚点
1、自我评测倾向
习惯性高估or低估。自信or not。
与风险意识负相关
2、人际合作风格
(1)能量值:事业动力
(2)边界感:边界感强的人不喜欢和别人多互动,喜欢划清界限,不适合整合资源。
3、内在诉求
(1)权力需要
(2)成就需要
(3)亲和需要
可能一支独大,也可能两高一低,一高两低
4、稳定性
底层是情绪稳定性:自我管理、压力下灵活性、不同情况行为一致性……
敏感or顿感
如何通过交谈挖取信息
学习行为面试,让对方谈论怎么做和细节
1、投石问路型:用一个熟人或链接物
2、赞赏式:询问成就事件
3、验证假设:问是不是特别辛苦验证能量
4、用信息交换来换信息
技巧:
1、情感共鸣:从事实到感受
2、好奇心态询问细节
高能话题
1、如果回到当初,你还会这么做吗?
2、两难情况下如何选择?问对方建议
3、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总结
1、话题导向是对方做过的事
2、对一个点追问下去,不要泛泛而谈
如何在多人场合全面观察
可以抛社会热门or八卦,什么话题都能接就是边界感弱的
有争议话题看对方表达的边界感,是不是会排斥其他意见
温和人变激动,可以看出情绪稳定性
如何制造冲突和压力获得信息
压力环境三种表现:恭顺、对抗、逃避
1、恭顺的人边界感弱,亲和需要强
2、对抗的人自我评价偏高,自信,能量值大,追求权力、说服、控制
3、逃避的人边界感最强,完全放弃沟通,情绪稳定性差,比较敏感
创造压力三种方法:
1、质疑引以为傲的东西
2、咄咄逼人追问细节
3、表达不理解不认同对方选择
记得打圆场
如何“线上识人”
线上特点:
1、社会化面具比较弱
2、可以留存和追溯
朋友圈晒得多,直接,边际感弱
朋友圈含糊其辞,有藏起来感觉,边际感强
也要结合职业和背景看
朋友圈观点强烈,强调自己喜好价值观,边际感强
喜欢转发,帮别人忙的边际感弱
线上聊天特点:
1、权力需要强,说话强势
2、亲和需要强,常常不好意思
3、成就需要强,更多关注事情本身,感性人际互动少
如何跟不同特质的人打交道
1、自信与不自信:看到各自优势
过于自信的人有他的优势,可以往外冲
不自信的要多一些鼓励,帮他们减压
2、人及合作封隔
(1)大平台:热心,不够专业。注意自己隐私,可以定期和他们分享你需要的东西
(2)独立王国:很难说服,不友好。建立信任的方法是对他信息透明,他会视为很大的诚意。不涉及底线的事情可以让他做主
(3)协作者:人群中大多数,不要把他们推倒前线面对冲突
(4)匠人型:不要侵犯他们空间,用专业进行对话
一个人内在诉求特点,可能反而是不要抱有期待的地方。缺什么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