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姥姥语录》时,想起像刘鸿卿女士一样梳着发髻,裹着小脚,一身对襟白衫的奶奶温和的笑着,还有个子高高,齐耳短发,眉头总是锁着,泪窝很浅,给我梳头的姥姥,发现原来琐碎的生活这般美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柔软的部分,储藏着看似平淡简单的至宝,人间值得,鲜活,有趣~
我喜欢里边姥姥说的,人都是一个一个的来,走的时候也会是一个一个的去,最终还是会相聚在一起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写尽了他们三口人的点点滴滴,失去唯一的女儿,失去爱人,听起来伤恫绝望,却留下更多她们仨的幸福温暖,虽然也遭遇很多痛苦不幸,但爱会暖人心,会让你有力量和勇气不是吗?最后先生去世时,我想她们是另一种方式相聚去了,因而才有,最才的女,最贤的你,我的妻~
看孟非的《随遇而安》更多的应该是辽阔的安静与致远,娓娓道来的那些肯分享出来的故事,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也和大多数普通人不一样,光鲜背后有弄潮时的过往心酸,也有后台和背景,总之人生下来,或多或少的起点,造就后来各有造化,只能往前走,拼命努力的走~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齐铭不是明亮的明,顾森西不是希望的西,易遥却是遥远的远,多少人青春里曾有道明媚的伤痕,原生家庭,父母离异,校园霸凌,贫穷,青春期,阶级一直存在,影响和阴影这件事情会一辈子如影随形~更希望最终结局是电影里演的那样,妈妈牵起了女儿的手,告诉她,别怕有我在,齐铭没有自杀,易遥也没死,大家各自奔去也好,继续生活下去,各自安好就好,当你换一个参照时会发现,最后故事的结局,最好的无非是每个人都过得挺好~好过死去,好过来不及解释,好过没好好说一声再见,想来,没有一无是处的坏人,也没有完美的好人,我们都应该多些包容和耐心,心大一些,世界也就辽阔了,迈不过去的坎,长大了再看,也终究过得去,总之,珍视你身居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卑微的,弱小的,强悍的,贫穷的,富贵的,生而为人,除了抱歉,还是要多一些善意~
《皮囊》这本书是第三次再读了,有着和蔡崇达一样倔强要强的母亲,也有生过一样病的父亲,父亲的骄傲倒下和最终远行离开久居“异乡客地”,那些留下的生活痕迹,文字背后明明白白的疼,让你知道什么是喉咙发紧,什么是鼻子酸涩,如果可以,希望你一辈子都不会懂这些感受,看不懂这些文字,因为这样,你会一直是有父亲疼爱的孩子,过早明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些东西,会让你爆发性的长大,懂事,但如果可以,还是希望在同龄人中你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屋外是接近夕阳的温柔,倾洒大地,偶有听到汽车的鸣笛声,还有不知道是风还是什么工作的飒飒声响,楼顶有脚步声,关门声,不同的声音,仔细听来还有不知哪儿传来的公鸡叫声,连续看书,在最后完结的时候,心里有些百转千回的情绪,读的别人的文字,回望的是自己的生活,无论出自谁的著作,文笔怎样,其实无非想要告诉我们,最终陪伴你一生让你幸福骄傲的是来自于身边的温暖,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虚无的盛宴和一指流沙,但每个人还奋力为之追随,生生不息,我想,这也没什么错,过来人告诉我们平淡是真,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让这份真过得更舒服一些,得体一些,所谓拼的前途,不就是日后老时的归途和归处吗,看来,追求生活平淡的幸福和追逐功名利禄从来不自相矛盾,愿你不娇柔扭捏,愿你做个俗人,前提是要做一个自己喜欢并且快乐的俗人,如果可以,最好是让大家欣喜的俗人~
随笔一记,午后的心情,悄悄静静,慢慢说,这个世界,几多喜欢就有几多欢喜,愿你有心头柔软也有毕生喜欢,不要过份说爱,这个词太浓烈了,保持喜欢就好,因为喜欢是年轻的,她是爱的前奏,有心跳,有青涩,简简单单,就像风吹来拂动杨柳也会让你开心一样,就像十几岁收到情书的心跳,就像心头悄悄氤氲而生的情愫,很美好~
生活可爱,琐碎的家务一样让人头疼的可爱不起来,作为一个俗人,在难得周末剩余的三个多小时天黑之前,唠叨碎碎念完,终于要,起身打扫卫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