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古语有云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大部分都已经成家立业,人生开始进入新阶段。
自己身边有一拨三十多的朋友,然而相比而立之前,三十岁之后的状态却呈现冰火两重天。
有的人非常积极,敢于从传统行业换到新行业,事业蒸蒸日上。朋友圈里都是各种新资讯的分享,以及各种学习、课程打卡,比年轻人更加干劲十足,整个人的状态也非常年轻。
而另一拨人,几乎慢慢从社交圈里消失了。你不知道这个人现在在干嘛,也听不到TA的消息,完全被大家遗忘了。偶尔见到,也完全是一副消极沉默的状态,你能感受到,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已经跟TA毫无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这样眼看着越拉越大。
正所谓,有一些人不辞辛苦努力奋进,还有一些人一觉醒来,则发现整个世界已经被前面那些人给改变。
人到30岁之后,决定你状态的,真的不再是你的学历、你的家庭背景,更不是你的长相,而在于你是否决定终身学习并行动起来,做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分享的人。
未来的世界,属于懂得分享并善于分享的人,当然前提是你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有东西可分享。
2015年,美国人多丽塔在加州获得了社会学的大学学位。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事,但不平常的是,她已经99岁了。她说,拿到学位,只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对她自我意志、决心的一种考验。
犹如国内每年高考季,都会有各种高龄人士参加,哪怕再一次失败,也不怕,明年再来。
而很多人,大概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就已经放弃学习,并且开始庆幸——我终于再也不用学习了!
这样的人,到了中年之后,必将为自己放弃学习的决定付出代价。很多研究表明,一个在教育上的投资和他的终生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
任何一个人的收入都与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要想拥有这种核心竞争力,唯一的方法就是持续学习。
那些在学校毕业后,持续学习的人,会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且从中受益,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及社会地位。
而且,持续学习,能显著的降低焦虑、压力,让人保持更稳定的情绪状态,更快的大脑反应速度,更强的记忆力,更健康的身体。
让学习跟一日三餐一样,成为生活习惯,变成身体的一部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描述的是一个状态。只有用心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学习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种口号,学习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
有人作息规律,睡前会读书,起床就写作,每天还坚持适量的运动,例如这样的好习惯成就了世界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先生。
也有人爱旅行,无论走到哪儿,不仅欣赏当地的曼妙风景,还会探访所到之处文化古迹,学习当地风俗人情,用以记录下来,继而著书立说写游记。
还有人特别喜欢交际,尤其喜欢结识文人志士,并且越是接触这样的人越发会变得谦卑。出入尽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国内,有这么一小部分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远离手机,逃离微信,关闭朋友圈,目的就是不想让所谓的现代科技绑架了自己,剥削掉了自己学习的时间。
有人在浮躁的社会,我行我素,简单的生活,甚至使用的手机都不是智能手机,连微信都不用。如此怪异的人,就是生活在娱乐圈的李健。
李荣浩当初想要李健的微信,但李健说自己并没有微信,还被沈梦辰嘲笑。在李健看来,自己现在用的是非智能手机,而且自己现在也喜欢这种状态,自己不玩微信也不上网,没有智能手机,反而更加地舒服自在。那样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音乐,创作更好听的音乐。
提到央视,估计好多网友都会用高大上来形容。确实,能够进入央视工作本身就是特别风光的一件事情。虽然风光,但背后的辛苦也是可想而知。作为央视金牌持人的白岩松,不仅在屏幕里一脸严肃,因为他的主持风格自己他所主持的节目,没有综艺频道,也没有休闲娱乐节目。事实上白岩松在生活中也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几乎不用微信。别人用来耍手机逛淘宝发朋友圈的时间,白岩松老师几乎都用来学习了,即使他已经在主持人领域取得了耀眼夺目的成就。
白岩松在一档节目上,就说到自己不用微信的事情,白岩松这样说到:我只要上微信,就完了。我不太会说假话,别人问我“白老师你有微信吗?”,我要有,就一定会告诉他,那就加一个呗。说到这,白岩松开玩笑的说:那你说我现在在多少个圈里了!这个没法过了,这个我还是有警觉的。而且我个人觉得,虽然现在可能只是很少数的像我个体的警觉,但它应该慢慢会演化成小集体的警觉。
随后,白岩松还说:我觉得今年,明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思考从这儿挪走一点时间吧。朋友圈里是告诉你别人怎么活着,早餐吃的啥发张照片,我到哪都发张照片,月亮很圆发张照片。我连自己怎么活的都没弄明白呢,我关心你怎么活着干吗!我觉得现在人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知道的越来越多,但是怎么活着知道的越来越少。最后,白岩松还调侃了一句“现在中国的地铁当中,除了看手机的还有人看脸吗”。
对此,网友纷纷留言说道:“你不用微信,咋知道微信到底是干啥的?”
“白老师你已经出名了,别站在你的高度去评论大众,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样不好”。
“白老师有点偏颇了,老百姓也需要消遣和娱乐,不要道德绑架,会慢慢变好的”。
“应该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浪费套多精力!”。
“微信真的是把很多人无形中都拴住了”。
“其实无论我们多大的年龄,都应该去体会他说得这些话,难道他说的不对吗?我们平时忙的不可开交,闲下来以后,有多少时间是用来思考?陪伴家人?”
“除了看手机,还有时间学习吗?”
围绕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哪长补哪儿,将自己的长板通过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练习到长出边际去。
有人统计过,持续学习的人中,这件事出现的频率最高前两名,就是读书与培训。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和高手,唯有多读该领域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更要主动寻求该领域的培训,将理论结合实践付诸于实施。必定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所学领域的专家能手,水到渠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复盘回顾,循环往复,如此,后半生必定有所依有所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