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家长们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初二孩子的数学成绩,常见的有:
1、天天做题,学习很辛苦,可成绩不升反降,这是不是不科学?
2、初一时学习还可以,为什么进入初二,问题就凸现出来,成绩开始下滑,是不是中邪了?
3、解题效率低,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不适应考试节奏,是不是对考试过敏?
4、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做题时常常卡,慢慢的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听见数学就反胃,想吐,原因在哪里?
俗话说得好,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
很多孩子在平时学习中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本着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原则,并没有在意,因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
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时,当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问题就凸现出来,成绩开始下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简直就是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通过调整学习方法,要想尝到解题的快乐,只有让自己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不怕学习成绩上不去。
一相关概念和公式要融会贯通
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3、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二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
这个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孩子也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三以后就会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
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
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对于不同的题目,我们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古人云,铁打的技巧流水的题,只要咱们掌握了技巧,那就可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如果掌握不了技巧,那就悲剧了,变成人挡人杀你,佛挡佛杀你。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
孩子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
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
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孩子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
其实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总会忽略自己的问题,却不知道,把我们不会的题目弄会了,我们就进步了。
许多人喜欢狂做自己会做的题目,去体验一种居高临下,庖丁解牛的感觉,碰见自己不会了,立马就开始退缩,最后庖丁被牛解了。
四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孩子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
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
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是很强的,总感觉向别人问问题是一种示弱的表现,所以自己要跟这道题目死磕,后来两败俱伤—他浪费了大把的时间,题目最后也被他撕碎了。
五注重培养考试经验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
1、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
2、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解决。
每次考试总会遇见有些孩子非常紧张,把考场当成了战场,甚至刑场,乃至屠宰场,但是他却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继续去睡觉的洒脱,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怎么办?或者考好了但是老师阅卷阅错了怎么办?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