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中父母和金钱的关系会形塑我们与金钱的关系蓝图。本节课主要是用相同坦诚的态度来认识通过消费行为如何展示出不同的金钱人格,以及我们的孩子是否已经在抄袭、模仿甚至已经继承我们的金钱关系。
【一代传一代的金钱人格】
❥一个人面对金钱时的特定方式称之为金钱人格。
❥中国人的5种不健康的与金钱的互动模式,特别是消费模式。即5种金钱人格。
第一种,焦虑型人格。如,哎呀,真糟糕,这个月预算超支了。焦虑来自于懊悔过去和担心未来。焦虑型的人特别喜欢关注每一笔小的金钱。
焦虑型的金钱人格在理财上面可能会造成交易过度频繁,浪费手续费也没有更高的获利。
理财策略常易改变,工作也易变动。这主要是因为内在总是在质疑自己,不确定是否已经做出最佳选择,老是在焦虑和懊悔之间纠结。
第二种,是屯积型人格。他们可能也具备第一种焦虑型人格的特质,而他们去对峙内在不安全感的方式是透过囤积,以此来代表安全感。囤积金钱等其他物品。
第三种,快感型人格。拥有这样金钱人格的人容易变成购物狂或者所谓的拜金族。他们头脑种快乐的神经回路跟购物有很强的链接。他们很容易在面临压力、不愉快、不开心的时候就去买买买。
过度购物的背后是缺乏爱和关注,会形成上瘾。这种人也容易被别人的认可上瘾。所以,这种人易陷入债务问题一边逃避现实,又一边继续消费。
第四种,炫耀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做出任何高消费的时候,都希望旁边有人用大喇叭广播给全世界都知道。通过自己花大钱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在团体中这种人因为很大方而受到欢迎。这种人易打肿脸充胖子,只要面子,里子烂了也无所谓。因此这种人常遭受经济压力。
第五种,逃避型人格,也可以称之为金钱鸵鸟和金钱和尚。他们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不喜欢直接面对金钱。比如,理财使他们焦虑,有些是面对金钱有种清高感等等,有些对金钱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
❥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易掌控我们,我们没觉知的性格则会决定我们的命运。透过以上五种金钱人格,我们就会看见自己的金钱人格如何造就了目前为止的金钱命运,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父母面对金钱的方式如何影响了我们及我们的伴侣,甚至是我们的孩子。
❥如果老婆是焦虑型老公是逃避型,这样老婆管钱也会相安无事;如果老婆是屯积型老公是快感型或炫耀型,喜欢频繁大量花钱,这样夫妻间就会有很大的冲突了。而孩子的金钱观都是从父母的身上学习来的。看看我们孩子的身上正在发展出哪一种金钱人格呢?看看自己有哪些不健康的金钱习惯正影响着孩子?看清楚问题所在才能够对症下药。
【从小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对幼儿来说,从认识金钱到学习使用、管理金钱是认知发展的一段历程。
0到2岁,是感觉动作期。这个阶段幼儿籍由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事物,如,他们会撕钞票啃钱币等。
2到7岁,是运思前期。这个阶段幼儿抽象的概念尚未发展成熟,必须借由具体的事物去建立金钱观。孩子透过日常生活观察父母的购物行为,去认识货币、体验消费。
7到11岁,是具体运思期。这时就需要把握每一个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场景,与孩子对话,但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最为重要。如,在丰富的金钱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孩子从小看到父母通过努力工作赚钱,从事买卖、乐捐、布施等行为,也会参与到家事、购物、记账、储蓄等和金钱相关的工作。他们的金钱概念发展就会超前;但若孩子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并不知道工作与金钱之间的关系,父母亲也毫无引导,长大之后可能无法发展出正确的金钱观。
❥帮助孩子从小认识他的欲望,也培养出去管理欲望的能力,让他们明白“需要”和“想要”是截然不同的。等于教导他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的一生离不开金钱,孩子学会正确的金钱观和如何理财,未来才会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想反,父母竭尽所有去满足孩子的需求,看似疼爱,却可能会耽误孩子未来一生的财务状况。予取予求的模式容易形成价值观的扭曲,包含对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用钱不节制、需索无度等等情况,连带的影响到孩子对人处事的态度。
【优质的理财启蒙教材】
《儿童财商教育绘本》《当动物有钱了》《小狗钱钱》《唤醒财富脑》(初中以上的孩子)
❥没有完美的父母,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