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学科育人

        一、抓住当下疫情契机,开设“新冠肺炎”特别课堂,实施生命成长教育。

       “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徐飞副校长”说:“疫情当下,社会就是一本打开的语文书”。我想说,当下疫情,是一部生动形象的《道德与法治》教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覆盖全国,继而席卷全球。当下,地球人都处在战疫中,成为防控疫情的一分子。学生也不例外。留守家中,并不等于又没有课堂――疫情当前,全球阻击,这正是一堂最值得孩子们好好学习深入的“人生大课”。如何上好这一堂课?

       1.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专项研究。

       线上学习第一周,全校直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引领孩子们直观“新冠肺炎”疫情;分年级设计“新冠肺炎”疫情专题性研究学习主题,以问题解决驱动,引领孩子们通过网络、媒体、电视、书籍等途径,自主搜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数据,分析疫情产生的原因,预测疫情的社会影响等,从而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社会运作、科学防疫、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

       2.开设“新冠肺炎”特别课堂。

       抓住当下疫情契机,落实“德智融合”“多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将社会生活与学科学习结合,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孩子关注时事,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直面人性,独立思考,全面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与品质。把疫情当课堂,在才宝平台创建“新冠肺炎”特别课堂,关注实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作下载相关视频、文章,引领学生收看并做好相关作业:整理有价值的内容,主动关注疫情进展,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病毒知识、防控知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好地去理解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运用科学逻辑分析解决问题。

       二、与当下疫情深度融合,依托《道德与法治》,整合资源,实现学科育人。

       华东师大教授李政涛说: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疫情下,“道德与法治”学科该如何“因时而动”,居家学习如何更好实现学科育人?

       1.将当下疫情深度融合到教材中。

       依托市教科研工中心提供的学习资源,我们统筹“居家学习”和“返校学习”的课时安排,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前置,并从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学法设计等方面规划学习。也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着力孩子们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的课程核心理念,将疫情深度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整合资源,实现学科育人。

       “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儿童与社会的整合正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反观当下,正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鲜活的社会素材,理应运用到教育之中。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育德育人”的学科,我们积极探索整合之策,捕捉当下“战疫情”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现实素材和鲜活案例,统整五个年级(我们学校暂时没有六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将现实元素与《道德与法治》内容深度融合,发挥其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当下,培养学生成长为明德守法、胸怀家国,具有社会担当的良好公民。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生活实际、学生特点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以“道德与法治”为核心,以社会环境为素材,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居家学习内容体系。选择易于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与生活互动、与同伴线上交流的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获取对自我、家庭、自然和社会的真实感受。以此为标准,我们纵观各年级整本教材,更多地选择了与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有的选择了整个单元的内容,有的则选择了单元的某几课。

       2.以问题驱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体验中

       线上线下,孩子们怎么学?我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居家学习进行了2+1+X的课时规划,即每周2次线上学习(课程内容1次,特别课堂内容1 次),1次线下自主探究,X为课程核心理念落实,在线上学习于线下探究中,形成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的品格。

        任务单引领自主体验,感悟生活。“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统一制定任务单,以问题为驱动,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达成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生有兴趣有条件也有信心去完成的内容,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围绕“我该如何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呢?”这一问题,在家开展学做家务大比拼,整理自己的书桌,学习叠衣服等,不仅学会了自己整理物品,也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易;四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学习中,以“生活中你接受过哪些劳动者的服务呢?”为话题,结合疫情期间,学校老师给同学们送教科书的事例,通过绘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劳动者的认识和崇敬之情……

       三、发挥居家学习优势,学科共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在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让多个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碰撞出相辅相成、共生共通的火花呢?

       1.“1+5+X”课程助成长

       将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和国家课程学习相结合,勾连学生假期生活,增加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内容。开设“1+5+X”线上学习指导课程,落实“五育并举”,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1—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

       以预习指导为主,按市区教科研中心要求,推荐学生收看教学资源,以任务单方式自主检测学习效果。

       5—每日课程:体育锻炼、家务劳动、阅读\练字\口算

       每日体育锻炼。每日体育锻炼不少于半小时,分年级进行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手指操等项目的锻炼。

       每日劳动。延期开学期间以家庭劳动为主,每周总结。

       每日阅读、写字、口算。每日不少于1小时的整本书阅读,用思维导图记录阅读;每日练习写字、口算。拓展学习内容,发展综合能力。

       X—特色课堂。开设“亲子课堂”,推荐收看学习强国里的《谢谢了我的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优秀电视节目,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开设“新冠肺炎”特别课堂,与时俱进,了解防疫知识、国内外抗击疫情行动等,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爱国情感;开设“特别课堂”,收看经典视频进行生命教育。

       2.构建“自主点播+在线答疑”的学习模式

       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初步构建两种线上教学模式。

       预习指导课:课前导语---点播课程资源---课后结束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单。

       在线答疑课:课前导语---在线答疑解惑---课后结束语---发布新课学习任务单。

       居家学习一个多月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孩子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而我们,在孩子们自觉、自律、自主的良好学习状态中对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