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回标题: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印象三
我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
祭祖民俗在我国相沿数千年。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是祭祖的四大节日。
祭祖仪式的延续具有深远意义。
这一回里,曹雪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贾府的祭祖仪式,其隆重肃穆,非同寻常。
摘录原文如下: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龙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
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
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当时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举行祭祖仪式,就是宣扬孝道。
我国是讲究孝道的国家。儒家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是奉行上下尊卑之礼最直接的表现。
因此从汉代开始,许多帝王“以孝治天下”。可见孝道之重要!祭祖,就是孝道的体现。
举行祭祖仪式,培养后代的敬畏之心。
按照民间的观念,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都在注视、关心着后代子孙。对自己的祖先,子孙们应该像对天、地、神一样顶礼膜拜。
因此,但凡举行祭祖仪式,都会使人肃然起敬,产生敬畏之心。
举行祭祖仪式,有助于形成家庭、民族的凝聚力。
不同姓氏的族人认祖归宗,举行祭祖仪式,使他们有了充分的归属感。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可以使家庭、家族,进而使民族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举行祭祖仪式意义非凡。祭祖传统值得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