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是一位乐忠于买买买的girl:
出门旅行看到有趣的当地礼物——买。
看到新出的面霜、粉底、眼影、口红、衣服、鞋子、包包——买。
遇到很多人推荐的书——买。
导致当时独居的小房间堆满了物品,有时候都无法下脚,只留着通往床的道路和床的空间。
因为购买时的快乐可以冲击掉加班、工作时的烦闷,也是一种给自己的犒劳。于是我在买买买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而长久受父母的影响觉得物品是有用的就不要浪费,不舍得丢弃,于是同类物品一直在家里堆积,日常喝水的水杯就有10多个。
直到有一次搬家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物品太多了。家里的物品堆满了两辆依维柯+4辆小汽车。也就是拥有接近30立方米的物品,大约4000多篮球的大小。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整理加打包搬家花了接近一个通宵。
比跑全程马拉松还辛苦的搬完家之后,进入新房子看到遍地堆积的箱子,脑子内刷着满屏的弹幕“OH MY GOD(天啊)”。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真的需要这么多物品吗?如果突然之间想换城市生活,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带他们走吧?
满满当当的房子如同缺氧一样的生活,工作、社交、娱乐将它掩埋,不留下一丝透气的空间。
早上7点起床,9点到公司。一整天电话微信不断,移动电源比水杯还重要,是工作随身携带的必须品。因为经常外出见客户,每天微信步数远远超过2万步。住在老房子3年,隔壁邻居一直像陌生人,打过的照面不超过10次,因为我经常忙碌到半夜才回到家里。
披星戴月的回到家里,进门脱下鞋子,就“噗”的一下,把自己仍在沙发上,放空大脑。回想当天的工作生活,却如同看着一团云雾,貌似做了很多事,但像陷入迷宫,看不到一个清晰的出口。朦朦胧胧间在沙发上睡着,直到被冷醒,再洗漱跑到床上接着睡觉、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生活。
很忙碌很充实的生活,而我却不快乐。
罗梭在《瓦尔登湖》写到:“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我们需要一颗能静下来的心。人的灵魂必须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少的乐趣》中所言,拥有的物品并不能代表自己。不是必须的物品只是让我们以为自己拥有某种地位、某种生活,但其实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过于易得的方式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反而会让我们身陷于物品带来的不自由中以及债务带来的烦恼里。
之前有听人说,你的家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家里的物品摆设、整理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我。在家中我们以最放松状态下生活,日常习惯也就浮现出来。这个习惯也会带到工作与生活之中。由微见筑的看到这个人的工作的状态。
溢满工作时间的重繁重琐碎的工作事项,就像我们被物品充实的家庭空间。
不断增加的工作,就像我们管控不住进入的阀门,不断往家里买进的物品。
不间断地忙于各种扑火救场的工作,就像我们一直不整理手机空间,打开微信时发现因为手机空间低于500M无法显示信息,不得不马上卸载软件、删视频照片。
工作犯了一个错误,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己上上个月也犯过类似错误,就像我们发现自己在不同时间买了同种风格的3条裙子。
不懂得极简生活的我们,往往身陷于手头工作,被推进前行。身心疲惫,却少见收获。
深夜面对新家满屋的箱子,我给自己立了个小目标,先从整理自己的家开始,让自己学习极简的生活。
《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提到通过”扔“放弃对物质的迷恋,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整洁,获得自由自在的空间。同时身心灵更加的放松,塑造更美好的自己。
我认为极简生活是一个抓重点的生活方式。
家、工作、生活有着独属于它们的精彩特质,但同时也带来了过多的信息和物品。而我们就如同身处幻境之中,无法看清出路。
像我们常规的看书一样,慢慢一行一行的字看下去,想办法将书里面的内容都记住。但往往读完,我们都记不起来之前读过什么内容。
极简生活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读书方式,在读书前先阅读序及大纲,然后思考书内可能有哪些内容是可以为我所用。主动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行阅读,只读和我们的问题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读书方式反而让我们更高效、更透彻的理解书本内容,解决困惑。
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在职场的升级打怪需要哪些技能;哪种技能是最可以让自己在公司、行业出奇制胜,可以修炼成自己的杀手锏的;有哪些工作是最可以带来收益的工作。这些就是工作中的极简思维。删繁就简的工作,才可以节省精力,更有效率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何职场人都在推崇“二八法则”,攻克20%最重要最有效率的工作,带来80%的收益。
简单是效率。推崇“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的乔布斯,通过iPhone开创了全球智能手机时代。奥巴马永远穿灰色或者蓝色的西装,因为他要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极简生活工作的方法不是苦修,而是精简,更是懂得高效的工作、生活。
少即是多,给生活留白,让精神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