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知天命》系列25
·可靠或不可靠的瞬间
某天,惯于突发奇想的我,在一个可靠或不可靠的瞬间,一咬牙,把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两年多的“造句铺”博客的所有文章彻底删除了。而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我为这个博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我在这个“造句铺”制造了各种体裁的文章达六十多万字。
紧接着的几天里,不断有朋友发来短信和打来电话询问到底出什么事了。任我怎么解释也没用,朋友们不依不饶,都认为我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或者精神上遭受到什么重大刺激才删除博客的。甚至有几个朋友还写了类似于送别的诗歌,特煽情。
一种生离死别般的气氛笼罩得我差点要窒息了。
仔细一想,我确实是很对不起朋友们,没有给朋友们任何心理准备就把博客删除了,这就难怪朋友们都认为我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或者精神上遭受到什么重大刺激。事实上,我确实也像是个没事找事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我总是天马行空,凭着自己一时的意气行事。
其实那天,是我在查看自己以往的博客文章时,才突然发觉自己制造了那么多文字垃圾。于是,灵光一闪,我坚决地否定了自己。于是,我一抬手把自己所有的博客文章彻底地删除了。我甚至不做任何备份,不留底稿。我彻底地否定了自己。我在心里告戒自己说:从此,别再制造文字垃圾。
信不信由你,我当时的想法就这么简单,跟心情没有任何关联。反之,删除博客文章后,我心情突然间感到特别的舒畅。虽然删除博客文章只是举手之劳,但我相信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到的,毕竟这个“造句铺”花费了我不少的心血。想彻底否定自己是需要勇气的。我竟然可以做到,想想,我还真佩服自己的。
尽管有许多朋友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我也知道自己的举止是一种在突发、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的行动,但我并不为此感到有什么不妥。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人们眼中的“急性子”,我一直在不断地训练和利用自己在“那一瞬间”所爆发的思想能量。我对“那一瞬间”的冲动豪不畏惧,并且马上付诸行动,不管那一瞬间可靠或不可靠。我总认为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当可能改变某种方式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尔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照样做什么。如此一来,我觉得比丧失机遇还要糟糕,因为安于现状的做法无疑阻断了激情喷发的正常渠道,就将无法聚起一股坚定而快速应变的力量以对付生活的突变。
记得美国著名电影人皮特金有一次与几位好友在好莱坞聚会时,一位年轻人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大家都觉得年轻人提出的方案很好,很值得考虑,但也都认为需要讨论后再决定如何去做。就在大家还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口述拍向华尔街的电报,电报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并转达了自己的信念。于是,一份高达一千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就因为这份电报而拍板签约了。在这里,我特别敬佩皮特金一激灵就立刻付诸行动的办事效率。事实是,如果他们再拖延,这个方案极可能在大家小心翼翼的漫谈中自动流产——至少失去它最初的光泽。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并不说明它与我删除博客文章有什么内在关联。我只想表明:一个人的灵感从事,未必就是轻狂。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人实际上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自我实现的冲动。“那一瞬间”的冲动实际上揭示了人的潜意识中最本质的心灵趋向。尽管“那一瞬间”的冲动可能存在着难免的错误,但我们应该承认,不管那一瞬间可靠或不可靠,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我们都是注定要犯错误的。事实也证明,历史上许多最严重的错误多半是来自所谓的“深思熟虑”而不是一时的冲动。最要命的莫过于颇具中国特色的另一种处世哲学——这种哲学方式已经归结为一句虚弱、摇摆不定的箴言:“很好,我们再研究研究吧”。我相信,那些钟情于这种哲学的人将失去生活带来的兴奋与“那一瞬间”历险的微妙感受,最终走向麻木不仁。
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缺乏勇气,以周密的谋虑来掩盖自己的不行动,我会觉得甚至是比由衷的一时冲动更加错误的。我以为,不管“那一瞬间”可靠或不可靠,假如我们服从灵感的一时冲动而犯了百分之五十一的错误,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也不算太多的。
我知道不少朋友为我删除博客文章感到惋惜,甚至有朋友直接指责我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莽撞的行为”。而我除了对朋友们的关爱深感内疚,我不想为自己做任何辩解。我也没有必要说明什么。我知道,朋友们会慢慢理解的。
我经常会把一些关于人生的诸多讨论和总结想象成一条汤汤大河,我站在河边独自望着河水,兴致好的时候,我会拣起石子打几个水漂儿。人生是一种感受,在同一环境、同一命运中相处的人,对生活的感受却可能有所不同。我知道,感性可以给人激情和力量,理性可以给人冷静和思索,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如同水与火的交融,狂热而柔静。我一直凭着这样的态度管理自己的人生。因而,我也就习惯了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总是放荡不羁,总是天马行空,总是凭着自己一时的意气行事。
当一个人有足够的青春和力量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冲动却往往是盲目的。在我们消耗了青春和力量之后,回首生命的轨迹,会发现走了一个圆圈,终点即是起点。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个起点,也许凝结着每一次变幻的精髓,就像凤凰涅磐,变成青鸟,新的生命或许已经悄无声息地再次张开。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最本质的冲动是正确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意外的力量能够改变我的处事态度。我不是那种意志消沉的人。对于生活和未来,也不会轻易放弃尝试。
都说艺术家是这个世界仅存的无知者。我不是艺术家,但我却深深地理解,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人们重新获得生活的感觉。
生活的感觉固然处处存在着压力,但我们生活着,我们就得承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压力,视之为必然和必须的。或许,每个人心目中都存在着一个理想的幻影,这个幻影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让人们遵循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寻找,导致的结果却常常是一声叹息。这时候,最好的减压方式,往往是将压力分解。如果一个人善于把一些事情的意义、价值、利害在心中做一种积极的转换,换一种角度去调节生活,享受生活,他就能够比别人活得轻松快乐一些。更何况,人实际上也远非想象的那样脆弱。压力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压力看作平常事,对之有兴趣,从中寻求改变,从中学到新东西,才是对压力的健康乐观的态度。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一个可靠或不可靠的瞬间,我把自己的博客文章彻底地删除了。我坚决地否定了自己。这有什么不好呢?
起码,我总算找到了一个自我娱乐的妙方:经常想一些令自己快乐的、充满期待的事,比如房子入住后的欣喜,以后接自己的父母到新家来团聚,即将到来的一次旅游,甚至是和朋友到饭馆撮一顿……我这样期待着,心里就舒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