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看到这位传说中的老人家,
是因为据她的儿子们传达消息
她快要不行了。
我们都是在来见她最后一面的。
却是在一个饭馆包厢里。
老人被挤在边缘的角落里
旁边服侍的是她的女儿
喂吃喂喝
只不过,喝的热汤没有吹凉,吃的不合胃口也就不喂了。
一场所谓的酒席,确实宾主尽欢。
儿子们都酒足饭饱,拉近了亲戚间的联系。
唯一和老人年岁相仿的老人。
很难过的拍着她的手。
你不认得我了!你太坏了!
她有了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
行动不能,时常不认识人。
身边只有一个保姆照顾她。
据说这之前,她很不好。
不敢善断那保姆有什么问题
只是今日见到子女们
她虽然无法说话,依旧愿意吃喝。
这对老人而已,格外珍贵。
她的大儿子喝多了酒
饭后服侍老人过程里
一遍遍重复她该走了
她该走了。
她该走了。
她还是拉着我的手
喝完了一盒牛奶。
我们终将离开
是不是家人,都要离开她。
大家都是匆匆一面
只为了所谓最后一面
才挤出格外宝贵的时间
年轻的孙女日理万机,百般催促
和念叨着她该走了的大儿子一脉相承
我们走时,
刚服侍她躺下午睡
她不穿外衣
坐着轮椅跑出来
明明不认识我
看我向她挥手告别
还努力冲着我们的车摆摆手
每一个儿子离开时
她都想过去相送
即便是大儿子想要离开
她也紧紧的攥着他的手
那是她唯一能努力动的地方
也是唯一能表露她
或许难过或许期盼那五味杂陈的心情
我也看不清每个人内心的世界
这个村里的老人
一旦老去
都会成为遗忘的角落
即便相聚
即便团圆
她们也是饭桌上被忽略的一部分
她们努力张口
没有人听见她们的声音
没有人听她们絮絮叨叨说
这她们在小村落里的
似乎毫无精彩的生活。
关于田里种的黄豆苗,和去年收的亲手打的稻米
明明充满了心血和恬静
却是似乎不存在的世界
子女们一面期盼着她们多熬一两年
孤单的,沉默的。
一面在苦等一个结束。
实属纠结,实在矛盾。
我竟然不知道 该为谁默哀。
(二)
另两位老人是相似的
她们都是没了丈夫
孤身一人留在原来的村子里
日久天长
她们要一个人过生活
一个人打理前院后院
后院种上几块地的不同的菜
养上几只鸡
原先还有几只鹅
只是年龄渐大再不能做更多
养的活物就越来越少
前院要种上好看的小菜地或者一个小花园
甚至一位老太太还不肯放弃
她原先承包了的大片的种枣树的地
那是她一力包办的
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她们是寡妇
所以村落里并不会有什么人
给她们撑腰
谁都可以言语上挤兑
背后说三道四
我不明白人为什么能对
和自己无关事情有那么多意见看法
只不过这可能是人类的通病吧
没人能改变
她们在或善意或恶意的流言里
孤零零的生活
每天有没完没了了劳作
因为除了这些劳作
她们的生命再无其他
我无法把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
这些以前她们不了解的事情
在生命后程讲述明白
她们奉信的就是男尊女卑
她们接受寡妇门前是非多
她们无力挣扎
有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委屈和牢骚
却不觉得应该述说
我问
为什么腰疼还要种地呢
她说 不种地地就要荒了
以后就不好收拾了
我问
为什么不把前院放着不管呢
她说 放着荒着前院要被别人说呢
他们会说我懒骨头
我问
为什么表嫂不能多吃呢
她说 女人和男人一起吃饭就是要紧着男人吃
女人怎么能好吃呢
有些深入骨髓的尊卑
是她永远不能挣脱的枷锁
她们变得越来越计较
越来越怕别人看不起
越来越像一个带着怨气的祥林嫂
越来越可悲
逐渐成了村里不太受喜爱的人
不被人接受叫她们更加不快
更加刻薄
恶性循环
这样的村子
谁也挣不脱那些成规
谁也得不到精神的解脱
谁站进去
就要逐渐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成为墨守成规的封建的一部分
我看了几日
匆忙逃离了那片土地
小时候以为恬静美好的田园土地
我这样离经叛道的人
实在是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