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适应林语堂的行文风格,还有写作内容。
除了《工作中的动物》还有读下去的欲望外,其余四篇,关于女性题材居多,但字里行间都在表达:女人只有成为母亲,才是最光荣的使命。一个妻子,如果不是母亲,就是情妇,一个情妇做了母亲,就是妻子。
虽然多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林语堂对女性有相当分量的尊重,觉得世界缺少了女性,就无法运转,女性比男性进化的更高级,更细腻等语言。但他还是主张女性应该回顾家庭,照顾子女。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论述。
因为就中国以前的现状,还是今日中国女性的生存,林语堂的观点,都无法支撑女性的生存,更别提母性的光辉与荣耀。
不管是影视剧、新闻媒体,还是身边的案例,都给我们提供了危机意识。女性在这种拟态环境中生存,无不感受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自立。说不上自强,只是环境所迫,让人无法只作为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
但通过韩大爷的分析,用群友的说法,豁然开朗。
林语堂很多文章,其实用平等、仁慈的目光看待世界,看待众生。
《工作中的动物》,开头一句,说得简单直白,却直指人心,戳中痛点。
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问题是胃口而不是盛宴。
然后,通过对鸽子的自由,觅食之简单,对比人类。无论穷富,男人们每天早出晚归,女人们尽心打扫收拾家庭,抚养子女,大部分精力都在本能和生存上。
穷的时候,为房子,债务、生活质量忧愁。富的时候,开始温饱思淫欲,思想和情感开始出现裂痕。他倡导一种回归自然,简单幸福的生活,找到人生原本的,近乎动物的快乐。而不是被欲望填满,成为工作中的动物,动物中唯一拼命工作的人。
他希望我们不要被物欲捆绑,成为忙碌而失去灵魂自由的囚徒。
《女人》《恋爱和求婚》《论性的吸引力》《理想中的女性》,题目确实不讨人喜欢,和现在的标题党一样,让人读了很不舒服。
女人和男人一样,属于不同的物种。可以研究,可以审视,但是不是拿出来讨论,似乎有点把玩和站在制高点品评的滋味,我也是带着耐心看完的。
对林语堂的生平进行了解,就知道这个人的历史地位有点尴尬。他从革命斗士,转身向后,脱离鲁迅和胡适阵营,开始闯到人性自由,个体的幸福。在国内备受诟病,在国际享誉盛名。
这几篇文章,抛却内心偏见,站在旧中国男人的角度,觉得女性原本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才是男人眼里合格的女人。指出女性如果过分注重外表,就会有取悦男性,被商业利用,失去内在的危险。
说得不完全都对,但也有其道理。我们知道,女性保持外在美,经常是为了取悦自己,保持自信,获得好心情。除了恋爱中的女子,女为悦己者容,几乎慢慢收取了效用。
《恋爱和求婚》中,他用淋漓尽致的笔触,描写了不能自由表达情感、观点,没有人格独立的女性之悲哀。同时,承接了《女人》中的主张:最好的社会,应该是让男人成为男人,让女人更为女人。
如果说胡适和鲁迅是新思维这辆车的驾驶员,林语堂则是行驶过程中的修整器,提醒急速行进中的人们,适当的时候要拐弯,减速,注意行车安全。
无论男权社会,还是女人主义,都要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走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