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

刚刚和朋友挂断电话,愣了愣,心里咯噔一声,好像什么东西又在心底种下了一粒种子。

关于种子,你心里种下过多少粒?到现在成为参天大树的,有几粒?还在渐渐长大的,有几粒?刚刚萌芽的,有几粒?从未发芽的,有几粒?被你遗忘的,有几粒?

我今天在心里又种下一粒种子,希望有一天它能够生根发芽,以树的姿态成长。

这段时间对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组织格外关注。

记得最初对它的了解应该是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也是晓林哥当时发在朋友圈儿的一条动态,点进去一看,正在招募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的志愿者。

再往下一看,几个关键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海拔4539米,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沱沱河。

看到四月正好需要一名志愿者,就报名填写了资料,然后坐等通知。

这个组织成立于20年前,20年前的可可西里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一座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主要围绕“藏羚羊保护”、“青藏铁路保护”、“长江源生态保护”等项目,保护长江源生态环境和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而且在当时树立了藏羚羊保护的里程碑。

20年后,他们建立的中国民间第二座自然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矗立在长江正源沱沱河,通过高原牧区垃圾换食品、斑头雁保护、“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清洁青藏线,呵护长江源”等项目,无偿协助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塔城野生动物救护站、玛可河川陕哲罗蛙保护中心招募志愿者。

这就是这个组织的相关信息。

终于有一天接到电话说,我的条件很符合,不过四月份的志愿者满了,问我能不能把时间安排在六月。

我回复说,稍晚几天给答复。

之所以第一时间报名,是因为这么久以来,最遗憾的一件是就是没去过可可西里,没能去那里走一圈儿,感受当地的环境。

还记得之前领导说:“有时间一定要让你跟着部队的补给车走一趟青藏线。”

还说“虽然苦了点儿,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会有很多感触。”

不过这件事还是以遗憾告终。和我当时做志愿者的想法一起。

那段时间老大一行二十多人一起去可可西里考察,正好也经过了长江源生态保护站,在我们的交流中,听的出来那边的条件不是很好,于是我选了退缩,没有去。

给自己找的借口是:

会被晒很黑吧?毕竟海拔很高。

风很大吧?会不会像在塔拉滩一样,甚至更大。

会很冷吧?我最怕冷了。

会高反么?听说高反很伤身体,已经反过一次了,再来一次会受不了吧。

……

现在想想,人生就这么短暂,为什么不去呢?既然很想去可可西里,为什么当初放弃呢?也许还需要时间,需要心智更成熟一点吧。

前两天听到他们的沱沱河电台,想到过去的经历,想到现在正在做的事,想到未来的打算,还是决定,一定要去。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会去的。

就像今天,我种下的那颗种子一样。

虽然这颗种子去年种的,从种下,到发芽,到渐渐长大,经历风吹日晒、雨雪风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因为有了期待,有了精心照顾,有了关爱,自然它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以自己最想要的方式,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