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跟着清朗读英语的总结,还有回顾21天团英语学习总结,在不经意间会有所思考。
让我停下来多去想一下的原因可能是在这里。前天早上,我们一起朗读的小伙伴,在彼此持续不断的开挂状态互相影响下,比如有时候难免有几天你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想懈怠,不想积极去朗读,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忽然看到有小伙伴好像是瞬间开挂了,你好像又看到了火光,你有很大可能被传染,能量回升。在一路和一群人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时候,我们在彼此的影响下,一路读英语走到今天。
前天大家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都互听了彼此的录音,还有电影配音,都忍不住惊呼,为什么大家都明显有进步?
这个发现除了给彼此鼓励外,也让我们思考。其中一个小伙伴说,归功于模仿。小组的讨论结束于此,但是关于模仿,却让我有了之前没有过的一些想法。
(一)
还是拿朗读英语作为例子。
短短的21天,我们用王秒要求的方法来朗读清朗的内容,发现效果很好,能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可是分析我们几个人在21天之前,各自的情况基础也是不同的。为什么都有提高呢?
比如小伙伴A, 他之前的语音语调都很好,但是再听录音,你能感觉到,在表达情感或者说是情绪上有进步,之前他朗读下来都是慷慨激昂的,听起好像也很好可都是那种读法。现在再听他的录音会感受到明显不同,原来想把情绪表达出来,不一定非要很夸张很大声音。或许,这是他get 到的点。
小伙伴B,发音非常好,这次录音的进步是,在好的发音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抑扬顿挫,听起来很棒。她get到的点,或许是在模仿的时候要注意停顿,重读单词。
小伙伴C,发音弱,有死磕精神,之前也注意到语调主要来自于停顿和重读单词。能听出来的进步是读的慢了,在刻意的模仿读清楚,读正确。
说完这些具体情况,我想到的是,不同的基础,get 到不同的点,大家都进步了,站高一点来看这个现象,归功于模仿,模仿有如此大的神力吗?你只管做好认真模仿到极致,然后你缺什么就可以补上来什么?
以上是模仿具体应用到朗读英语上面的例子。想到了在上21天课的时候,王秒有过这样的说法:
你不要担心你去模仿的太像,也不要担心你模仿的人不同,乱了你的风格,你真的不要想太多了,相信我,只有多去模仿,你才会在此基础上有自己风格。
(二)
何韬在谈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个点讲到如何使故事富有个人风格?形成个人辨识度,也提到了模仿。
那该怎么形成自己个人辨识度,或者是风格呢?
模仿。不要有顾虑,大胆模仿。如果想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风格,是不靠谱的。务实的方法,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别人的风格,去模仿。实际上想完全复制另一个人的风格是不可能的,写作是人生阅历,思维模式,价值观。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差异。
模仿是一个效率很高的方法。你要先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优秀的作家阅读量非常大。模仿的过程中,他的风格和自己的性格会交融之后产生全新的风格。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过他学习创作的方法:
木心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很贪婪的让自己去不同的大家那里去讨好的东西,用完再继续讨。关于如何有自己的观点,他说,让自己主动受影响,先去接受历史上那些有一定高度的人的观点,然后再慢慢跳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
换一个角度,除了这些具体技能的学习方面,模仿还让我想到了什么?
比如,写到这里来,又有一个问题出现:模仿的方法是有效的,那如果用在个人成长,认知迭代,践行上面,该怎么让自己先去找到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模仿的对象呢?
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作者说到要勇于让自己去实践,不要停留在只是知道而已的层面上。有一个方法是要模仿领先者的行动,但不要去模仿马云,要模仿圈子里的尖子生,会学习的人。即同级别中优秀的人。
那么,是不是也就是说,你得看到有人做到,得先让自己见识到。
记得一句话:教育的根本其实只不过是“见多识广”。《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序言里朱敏说过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该怎么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的理解这一句话呢?笑来老师曾有过一个说法:见识决定命运。
历史上反复出现一个现象,就是牛人总是从同一个地方扎堆儿走出来的 —— 儿时的周有光和赵元任、瞿秋白同住一条巷。
“我就出生在青果巷。瞿秋白出生在这条巷子里,赵元任9岁后从天津搬回老家,也一直住在这里。盛宣怀、刘海粟家也不远,拐一两条巷子就到了。”
这就是我一直固执地相信的一个理论:
见识决定命运。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 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算最初的时候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知道那是可以吃的东西,这很重要 —— 因为这个见识早晚会使一个没吃过猪肉的人吃上猪肉。(也许不恰当,但道理确实就是这样的……)
奇人身边出奇人。甚至,奇人之间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哪怕他们原本并不见得一定是“奇人胚子”。抑或,每个人其实都可能是“奇人胚子”,只不过,身边没有奇人,就没有见识,就没有影响,就没有塑造,最终成了常人。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喜欢社群、喜欢创建维护社群、喜欢帮身边的朋友创建维护社群的最大理由和动力。
尝试总结一下: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找到高质量,最核心的关键点进行重复模仿的过程。
提高输入质量非常重要。让自己尽可能多的见多识广,去见识别人家孩子的那个世界。
找到不只是在说,还持续在做,并做到的那个人去模仿。
不要去模仿马云,而是去模仿你圈子里面最会学习的那个人,同级别中优秀的那个。
所谓高手都善于下功夫去琢磨透精准的定义,然后出手于无形。他们善于从学习和观察中给自己筛选出来高质量的可以模仿的点,重复模仿很多遍。
比如,成甲在《好好学习》里面提到过,小马宋说快速提高文案写作能力的方法:阅读超过1万份经典文案。小马宋自己6年间每天保持着阅读10个以上广告案例的习惯。想成为顶尖高手,需要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尝试理解为:先把概念定义清楚,重复模仿,出手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