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名人离世了,还是看朋友圈才知道的,初次见李咏老师还是在电视上面,记得当时我还在上小学,因为一档综艺节目才认识他。
我看了很多人发朋友圈缅怀他,但我发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他们发的内容的“味道都一模一样,这“味道”让我想起了他们之前发朋友圈缅坏霍金先生的内容,而反观如今的各大媒体,我发现他们竟也有这种“味道”。
我回过头一想,随即自嘲,“这不正常吗?难道你没有这种味道。”
我曾经和几家媒体有过一些合作,对于这种内容的策划以及撰写算是不太陌生,虽然这些经历不值一提,但我还是想说,现在的很多的媒体都丢失了一种东西,那就是正。
何为正,我的答案是不偏,不走弯路,不走错误的路。
我上面所提的“味道”就是不正,现在很多媒体在撰写此类内容的时候所用的手法太多,但最基本都“心法”是不变的也被称为这一行的起手式那就是( ctrl+c, ctrl+v )。
很多人其实对李咏老师都不了解,都从网络上二次的加工的文章来了解他,这如何不偏,很多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去做什么去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李咏老师这一次出国外治疗的时候并没有对外发表过任何消息,直到去世了其夫人才在网微博上发了关于他的去世的消息,可以说他最后的时光是安静的陪着自己的家人的,我想那一刻他一定是快乐的 。
正如和菜头对先生的评价很少有公众人物能做到在身后比生前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主持人李咏算是其中之一。
确实,李咏先生去世以后,我们才发现他过去几十年在荧幕上所表达的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很多,也在这里祝先生走好。
(完)
哎,想起了小马宋发的一个朋友圈——每次有名人去世,我就会比较一下我跟他们年龄的差距,提醒一下自己。
或许唯有如此才能仰不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