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热爱动漫,一直想学日语,上网查过才知道,日语培训市场百花齐放,上百家机构林林总总,让人挑花眼。年前工作忙只做了些初步了解,现在非常时期足不出户,刚好静下心来,认真筛选。
从去年11月开始海选到年初九锁定目标,历时三个来月选日语培训机构的过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比较,过程中也有各种纠结,如今冷静下来理一下,发现其实选机构和选人差不多,一样的劣汰和择优:
1、看硬实力,品牌、规模、师资......
2、看管理能力和行为,对学习的管理、对风险的控制、对结果的保障......
3、看“冰山下”,态度和价值观,服务的响应速度,对学习效果的重视程度,对教育的使命感......
整个过程挺有趣的,也引发了我对人才测评(结构化面谈)和销售行为思考。
一、劣汰:用“刚性指标”把有硬实力的机构找出来
做为对日语完全没有了解的小白,我和日语的初接触,完全来自网络。
儿子一个年级6百多人没有1个学日语的,整个学校也只有2个,可见学日语在中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加上过去也从没留心看过这方面的宣传,一上网,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一时竟不知如何下手。
于是决定先不管那些信息,先结合我的目标,把我看重的因素明确出来(这不就是人才测评中的画像嘛)。
快速实现劣汰的方式是直接看硬实力,品牌、规模、师资、课程设置、费用等等。
乱作一团的信息终于清晰了很多,我的选择范围迅速缩小了。
二、择优:看“管理能力和态度”,把有软实力的机构找出来
春节前工作比较忙,不过利用空闲时间,我还是陆续开始接触了几个机构和老师,新X方、新X界、初X、樱X、早X、第X时限......虽不系统,但通过前面断断续续的沟通或小课程体验,也能从课程设置、师资、费用、服务、授课模式等方面对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最后终于在春节后,年初五,锁定新X方、早X、第X时限。
那么,怎么综合对比他们的软实力呢?
我用了人才测评中最常用的“结构化面谈”的方式!
非常时期,不能出门,精神状态没那么好,时间也没有那么迫切,于时我针对自己关心的几个点列了6个问题,分别发给三家机构的联系人,等待回复。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结构化面谈”的威力吧!
三家机构的响应速度都很快,即使是在春节假期期间,一小时内,回复都到了。响应的及时性上,都可以打满分。
不过对比三家机构的回答,几乎是高低立现,从专业性、指导性、响应态度各方面都可以明显看出差异,早X胜出!
我还是不放心,因为在线的回答只能反映理论上“做的到”,实际的行动力如何呢?
我进一步体验了机构的试听课和学习工具,并继续就服务响应和效果保证的话题深入沟通,甚至故意“过分”一点,来试探工作人员的态度,还是早X胜出!
最终,2月2日,年初九,综合对比后,选定机构!
三、思考:关于结构化面谈和佛系销售
开始上价值啦!
1、关于【结构化面谈】:
这次选机构,“结构化面谈”起了关键作用!
结构化面谈是人才测评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不过实际的操作我们常常把结构化面谈改为半结构化面谈。因为在企业的人才评价中,面谈常常被赋予更加综合的使命,组织需要在这个环节对人才进行考察、识别、验证、挖掘、澄清......,纯粹的结构化面谈常常无法同时满足“综合评价”的目的。另外对时效性和保密性要求都很高的人才选拔评价中心,结构化面谈的操作性也不够。
但我们看到,结构化面谈的“威力”确实不可忽视,灵活的应用MINI结构化面谈,可以从反应的速度、思维的特点、能力的应用、“理论”的实力......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判断,通过结果实现候选人之间的快速比较,是最有价值的参考输入。
社会招聘初选时,异地远程面试,用结构化面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今疫情期间,远程结构化面谈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的实现劣汰和择优。
当然,尽管“结构化面谈”好处多多,但功夫其实在“诗外”,因为结构化问题的设计质量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企业如果考虑用结构化面谈做为评价工具,评价实施前,一定要好好花功夫对问题进行严谨的设计组合。
2、关于【佛系销售】:
回想这次选机构过程中各家机构销售或服务人员的反应,也让我挺有感触的。
(1)有些机构,网站和公众号做好了,产品介绍摆上去,要了解就请“客”自便,信息都在这里,你若问我,我礼貌响应,你不问我,我绝不打扰你。
(2)有些机构,很重视营销,销售们每天的朋友圈宣传,微信互动频繁的很,但除了规定动作外,没有个性化的推动,冷冰冰的没有温度。
(3)还有些机构,除了标准宣传、规定动作外,销售、客服经常能主动多做一点,多问一句,多推动一步,一旦碰到客户有意向的苗头,就经常主动联系。甚至协调资源解决问题。
以上三种销售行为,第(1)(2)种其实都可以归为佛系销售,第(3)种 可以归为主动销售。和很多人一样,过去我一直都不觉得佛系销售有问题——认为客户在乎的是专业实力而非刻意寒暄,但这次的亲身体验让我深切的感受到:
在客户有意向,而选择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主动销售一定能为成交助力加油,而佛系销售只能起到,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的效果。
知识类产品,专家和销售配合打仗的方式值得多多采纳,前者的意见更容易被客户采信,后者在商务方面更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