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读完的一本书,速度虽然不快,于我却收获颇多。
翻开书一看,到处都是划线的地方。其实全部划线不如全部不划,意义不大,但是再次翻开之后,只需要专注于曾经划线的地方就能够为我所用了。如此干货的一本书,教给我很多英语启蒙的方法,也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能看到。
虽然我的英语过了六级,但是依然是哑巴英语,曾经记的词汇和语法也已经还给老师了,所以汗颜的说,我也是零基础,需要和娃儿一起学习。
但是因为我现在时间有限,接触英语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无限听和说的时候,没有自我提升。等把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要再次将英语拾起来,用当下流行的自然拼读,再加上广泛的阅读和听,看看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
所谓的英语学习,无非是听说读写,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这四个方面,把做法都聊一聊,毕竟学习一门语言,能够用起来才是真正的内化了,否则只能是哑巴英语。
听
三四岁的孩子,学习第二语言和母语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他们在学母语的时候,也不是先看到文字才认识的,而是当我们拿起一个苹果,大声的说出这是苹果,看到一辆汽车,对她说,看那是汽车。就这么将物和语言练习到一起,进行大量的输入。于是在他们一岁多的时候,他们看到苹果和汽车都能说出来,慢慢的到了语言爆发期。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磨耳朵的关键不在于听懂,而在于将英语可以正确的输入到孩子们的意识中,让她们能意识到花=flower,牛=cow,苹果=apple等等,有了这样的联系,慢慢的遇到了熟悉的东西,不仅能用母语表达出来,也能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就顺理成章了。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国外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听各种儿歌和押韵的童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才是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也是听力辨音能力的基础。即便听的东西孩子们没有理解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通过大量的听,慢慢的能够把语音中的元素区分开。
只要家长有心,三岁以前的孩子听上几百个小时的英文儿歌、英文故事以及看些原版动画片之列的东西,是没什么困难的。孩子的语音识别能力,并不依赖于她对语言含义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积累,孩子到了一个环境之后会很容易上一个台阶。而没有这样积累的孩子,可能需要补上这一课。
说
孩子的英语启蒙,和成人的不一样。成人学习英语可以跟着音频练习,完全没有积累期。
但是面对着孩子,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白纸,一个对英语完全没有概念的格式化的硬盘。当我们给他输入大量的英文原版素材之后,人家并不会配合地立马给我们输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躁,每个孩子的花开期并不同,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该做的,孩子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的。
当他们开口说的时候,会完全惊呆我们,他们跟我们刚开始说英语不同,不再磕磕巴巴,带着浓重的家乡味儿。一旦他们开始飚整句的英语,他们会非常地道的表达自己,反正我现在遇到的六岁到九岁之间的孩子,只要是能流利的说英文,就会有特别纯正的口音,所以说的早晚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说之前的打基础。
读
读同样是说的基础,这个读,是亲子共读。
我们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的书,再加上合适的引导,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只有爱上读书的孩子,以后才会想方设法去认字,目的是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引导孩子读绘本,最有价值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将画面和单词、句子对应起来。这样的情境对应,会让孩子摆脱对单词中文含义的依赖。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一个表达方式,让孩子想到某些场景,而脑子中的这个场景,就是这种表达方式被正确运用的场合;出现一个单词,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达中、什么场景下用到了这个单词。这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英文思维的训练过程。
英文思维没有捷径,只有大量的听、大量的读。这里所说的大量,绝不是每天几个小时的大量。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又审视了一下女儿的英语启蒙之路,好的地方需要坚持,积少成多细水长流。对于她不感兴趣的部分,要适当的进行改正,希望能给她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她对英语充满兴趣,像喜欢汉语一样的去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