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要不要读书,曾经在互联网上引发过一阵讨论。
有些人认为不用读书也能获得很大的成就,并且还能列出很多没有学问,却有很大成就的人物。
还有一些人认为要读书,认为只有读书才能跨越圈层往上走的更远。
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我自己本身学历不高,但在曾经的每份工作中都尽职尽责,努力做到最好。所以通过努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不管是职位带来的价值感还是经济收入都有了提升。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能力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没有提升的空间了。这时候如果周围没有一些经验更足、更有能力的人带的话,自己的个人成长很容易止步。
后来因为生二胎辞职后,作为缓冲,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在二宝大概一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焦虑,因为我对在家带孩子这个一个身份有着深深的不认同。
所以总觉得自己工作上能力强,在家只会做个手心向上,成为伸手向老公要钱的人,心态多少有些崩溃。
带着这些焦虑和其他一些复杂的情绪,我开始阅读。一开始是读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书,后来是心理、理财、小说、技能类,读的越来越杂。
算下来这两年多的阅读量也有大概200多本了,现在想想我之前之所以能读这么多本书,还是因为心里有股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产生了一股想要改变的动力。
说起读书的收获,其实还挺多的,当然主要还是一些内在的成长。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书里到底有什么,必须要自己看过才能知道。
一开始读书,经常会看完了也不知道书里到底说了啥。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慢慢理解,书里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从书里得到什么。
从某方面来说,人是思想的产物。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行为,不同的行为又产生不同的结果。书籍就是改变人的思想的一种存在。
比方说我曾经有段时间会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到父母身上,埋怨父母不会教育孩子,埋怨父母没有其他父母通情达理...... 当我通过看书开始明白,过去是无法改变的,自己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换句话说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得已,他们也不是全能的,谁又对他们负责呢?
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未来,过去是无法被改变的,责怪父母一千一万遍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自己能做的就是自我负责,而不是要父母为自己负责。
这个观点改变了我的思维,也改变了我的行为,我开始理解并学着关心父母。
这就像心理咨询,其实生活中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执念造成的,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改变来访者的思维认知。很多人难以改变的原因也是因为一种观念在头脑里根深蒂固,他相信那就是真的。
再举个例子。有些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平时的教育一定是倾向于打孩子。因为这种父母头脑了已经有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观念,如果有人告诉他们不可以打孩子,他们一定会有各种理由反驳,还会认为不打孩子就是溺爱孩子。
这时候如果这样的父母看了一本书,里面讲到棍棒教育的危害,再举出很多案例,配合着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给出可行的育儿方法,这时候父母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从而改变自己打孩子的这个行为。
一个观念的改变有多重要呢?再以“棍棒教育”举例。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是在棍棒底下教育大的,长大以后有可能性格会特别软弱怕事,胆子小,也有可能会性格粗暴,喜欢搞破坏。父母会为长大后孩子的状况付出一些代价,不管是亲子关系上还是孩子的工作生活方面。
如果父母改变了观念,用较为柔和、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关系很好,孩子比较有主见,长大后父母会为孩子少去很多操劳。
(以上观点仅做案例陈述用,不代表孩子一点说不得骂不得,请根据自己孩子情况教育)
所以说读书有没有用,并不是仅仅用金钱回报或者社会地位来衡量,更多的是改变了一种思维模式,打开认知。
一开始提到的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为什么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学习并不仅仅从书本上。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之所以为师傅,因为他有经验,很多书籍也都是作者用几十年的经验总结编写出来的。
所以在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经验可学习的时候,读书是打开一个人的认知思维更好的方式,也是成本最低的学习方式。
那么,今天你读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