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时光荏苒,在岁月的飞转中匆匆流逝。多想借张爱玲的铜香炉,点燃一段沉香,在满屋的香气中,重温一回少女时代的旧梦!
那时的梦一定很美,因为在梦里都能笑出声来;那时的梦也一定很灿烂,因为可以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玩耍。那是一个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在有意思的事情上,比如低头看鱼抬头看云,游到河里去捉鱼虾,爬到树上掏鸟窝,去田野里摘下一束束不知名的野花……
我想,写下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也如我一般,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寻一个安静的小湖,湖水深处开满了荷花。划一艘小船,在湖水里荡漾,任凉风习习,荷香扑鼻。满载一船的欢乐,在湖水里放声歌唱。
李清照,一代词人,传奇女子。她出身名门世家,自小被书香熏染,五六岁便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看过京城的繁华,沉浸于墨海书山,俨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
她生活极其优渥,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虽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年代,对她并无太多约束,用极其开明的养育方式,让李清照她有着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她时常划着小舟,嬉戏于藕花深处,亦喜好东京街市,观赏夜景花灯。为此,留下了许多轻巧灵动的诗词,其中这首著名的《如梦令》便为她少女时期的作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经常携同儿时的小伙伴或者丫鬟小厮们,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着一壶好酒,几碟点心小菜,在水里嬉戏,在湖上泛舟。湖上的凉风扑面,吹散了夏天的热气,湖水深处的荷花盛开,香气远远地随风传来。她们唱歌赋诗,喝酒划拳,沉静在欢声笑语中,直到日暮黄昏,竟然忘了回家的路。
“误入藕花深处”,一个“误”字是多么无意,多么忘情啊!她像是一个贪玩的孩子, 无心闯进了荷花深处,惊扰了荷花的清梦,有些自责又有些内疚。流连在荷花丛里,轻轻折下几朵含苞待放的荷花,等到回家后插到花瓶里,这样家里也充满荷花的香气。
周墩颐曾在《爱莲说》中说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李清照也是爱莲之人,她不仅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也爱她芬芳吐蕊的清香,所以才经常和玩伴们一起出来看荷花,以至于忘了回去的路,在划船的慌乱之中,惊起了一群在湖面上休息的鸥鹭。
日暮、荷花、鸥鹭,这种画面光是想想就感觉美得很有诗意,更何况是一位天真烂漫的妙龄少女,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样的诗情画意的风景中,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才会不断地发问“争渡”“争渡”!
铜香炉中的沉香马上燃尽了,房间里的香气越来越清淡了,美好的少女时光终是一去不复返了,只能沉淀在记忆深处,随着李清照那只迷路的小船一起在岁月里荡漾,偶尔忆起,那回忆里的芳香就像开了闸似的迎面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