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我自己做的一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小得不能再小的表格:先看看我自己做的一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小得不能再小的表格:
如图所知,除了诞生年月、包装和名字不一样之外,这四款酒基本没什么区别。
当然啦,打着“青春时尚”的白酒名号的品牌绝不仅仅就他们四家,相信在网上还能搜到更多的白酒品牌的“青春系列”的衍生产品,或者还有“山寨款”。
不妨先聊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白酒品牌开始把目光盯在了年轻群体。
按常理来说,白酒是男人的情怀,请注意,我这里指的“男人”,是指包括事业、身心、年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阶段的雄性生物。产品的价格由自身定位决定,这就注定传统白酒的价格是不会便宜的。所以在传统道义上而言,白酒这玩意儿对于那些还在上学或者尚在实习的男青年来说是扯不上关系的。至于女同志嘛......
“你一姑娘家没事喝白酒干嘛?!”
但是年轻人不在传统白酒企业的考虑范围之内却并不代表年轻人就不喜欢喝白酒呀!
随着80、9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日渐壮大,各行各业为了迎合时代潮流的变化,对于产品自身的转型变得急促频繁。
白酒也不例外。
年轻群体,特别是35岁以下的群体到底对白酒的需求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看好,有人看衰。35岁以下的成年人到底希望喝到什么样的酒?这些年争论下来,包括市场的运营实践,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比如包装更加年轻化,这种年轻化不仅仅是包括卡通式这种,还包括了更多的“洋酒”风格,包括像日本等国家学习,包装设计更加的简洁,而中国传统的白酒包装风格是大红为主。
另外,小规格也是共识之一。酒越来越少喝,少喝酒,喝好酒,于是小规格满足了这种需求。更重要的是饮用的场景,没有35岁以上商务宴请中的“强制性”。当然年轻人聚会也少不了拼一拼,小规格方便分酒的特点倒也是满足了这种需求,一人一瓶很方便。
既然定位和解决方法找到了,那么对于那些专做白酒的老字号们而言,衍生“年轻人”品牌白酒可以说就相当容易了。
可谁知道,率先抢滩登陆年轻消费者市场并一战成功的白酒,叫做江小白。
江小白的逆袭
我们捕捉每一个青春个体的丰富情绪,并向你提供一种带有酒精度的神奇饮料,它能放大我们的情绪。它能让我们更幸福、更快乐、更激情、更兄弟、更姐妹,也可能让我们更孤独、更悲伤、更恐惧、更沮丧。我们喜欢的情绪,就让它淋漓尽致,我们回避不了的情绪,就让它来得更猛烈!——江小白:《致我们情绪的青春》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做白酒的,那该怎么去重新定位白酒市场?
估计很多人会想:白酒是餐桌上给人喝的,分为酱香、清香、浓香等等,定位于这几种香型之一,生产出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
可江小白不是这么想的。它从场景出发,根据场景定出方案,依据方案找到了定位。
问:我们喝酒的动机是什么?
答:商务应酬、联络感情、释放情绪……
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可以转变为灵感,因为产品应该是为特定的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江小白的定位产生于以下三种消费场景:
·1、小聚会。三五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非商务应酬;·2、小时刻。表白成功、拿到满意的成绩、被领导表扬、辞职换工作了这些生活的小时刻;
·3、小心情。想起高中坐在前排的她、想起大学的篮球和兄弟们、想起第一次走出校园的恐慌这些特殊的小心情。
“小聚会、小时刻、小心情”,这就是江小白的产品定位,为这样三种消费场景提供了多系列的产品。
它提倡年轻人直面情绪,不回避,不惧怕,做自己。这种定位战略,帮助江小白在竞争惨烈、巨头垄断的白酒行业开辟了一片新蓝海,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有了明确的定位和物化的产品后要做什么?直接去卖?不,是做品牌!
品牌人格化是江小白俘获广大80、90后的另一重要战略。
在介绍品牌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品牌?
下面这两段对话,我想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老板有什么啤酒?”
“有哈啤、燕京、青岛。”
“那就来燕京吧。”
“老板,有雪花勇闯天涯吗,多少钱一瓶?”
“有,4块。”
什么是品牌?对话一是产品,而对话二就是品牌——它是用户在特定场景下对产品明确的消费诉求及认知,最高级的品牌是人格化的,它是用户某种特定情感的寄托。
在品牌管理领域,有一句圣言叫语言钉子视觉锤,它是打造品牌的有效方法。
江小白做了如下方法:
首先,“江小白”这个品牌名就是人格化的,它不像茅台、五粮液那遥不可及令人生畏,它更加的接地气让人觉得亲近。
江小白的所有文案和视频,都是在用第一人称“我是江小白”诉说着故事、表达着情感,其实江小白就是每个人那段惶恐、压力、奋斗的青春岁月。当老友相聚或一个人孤独寂寞想要喝点小酒时,用户就会想到江小白,因为它不是没有生命的产品,它是人格化的,它是可以听我诉说情感的——而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情绪的需求。也就是说,酒需要文化输出,需要故事包装。
当年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为了推广茅台酒,以年不间断进行全国巡回演讲。讲什么?茅台镇的故事,茅台镇的酒的故事,红军长征路过贵州茅台镇的故事。他为的什么?推广茅台。为什么要这么推广?因为明白酒这东西需要文化的输出,要有故事的体现。只不过,江小白在包装上写故事,袁仁国是当着人民群众的面讲故事。道理相同,方式不同罢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江小白在视觉方面是如何做的。
先分享几个江小白的文案给各位看看:
这样的文案清新文艺,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后都会想尝试一下。
最后,渠道如何?
对于江小白而言,渠道这一问题根本不存在。
与五粮液、稻香村等相比,实力单薄的江小白是无法入渠道商法眼的。所以效仿其他白酒的买卖渠道是自寻死路。
可是,所有的利润来自于用户,应该牢牢抓住用户才是硬道理。
江小白的战略制高点是:用户倒逼渠道!
江小白的CMO曾经说过,当很多用户到了饭店,都向老板主动询问有没有江小白时,渠道商就会自己找过来。但此需要的硬性前提是:响耳的品牌以及广泛的大众认知。
因此,江小白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营销上,直接和消费者接触。
于是,电影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锅英雄……)、地铁上我们都看见了江小白的身影。
换而言之,江小白将渠道的资金用在了营销策划上,再说直白点,资金用在了广告植入与文案创作上。当内容吸引人了,总会有渠道商自己过来找你。
精准的定位、塑造人格化的品牌、用户反逼渠道,江小白依靠这三大战略在一片红海的白酒行业找到了蓝海。
所以,江小白能在扎堆泛滥的白酒市场中杀出血路,这既是奇迹,也是结果使然。
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
必须强调的一点,做企业的绝对不会是傻子。
下游阶层的兴起,往往会让上游阶级的统治者失去安全感。江小白的一记重拳,猛不迭地把那些传统白酒打清醒:原来,屌丝真的会逆袭!
江小白的“三板斧”式的三大战略给了那些希望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白酒企业带来了方向。于是乎,主打“青春时尚”主题的白酒产品一时喷涌爆发滔滔不绝——泸小二、洋小二、杜康杜二这些有着大佬背景的新型“青春时尚”白酒相继出现。
这既是白酒行业新风口诞生的前奏曲,也是传统白酒巨头企业对于新兴势力的无声宣战。
那么未来的形式如何?
暂且看这三点:
一,对于江小白自身而言,面对大佬们的进击,是否具备强大的抗压韧性以及多层次的产品延伸。后起之秀超越开辟先河者,历史屡见不鲜,更何况江小白的竞争者们个个都是有“背景”的主儿。
二,对于竞争者们而言,“泸小二”、“洋小二”等都是泸州老窖、洋河旗下的延伸品牌,对于它们来说,企业上层是否愿意花心思投入运营、规划战略、策划出有别于江小白的新颖文案,这些都是他们能否在未来与江小白正面交锋的必要资本。
三,市场是否会真的需要这样的时尚包装、迎合年轻消费者的低度白酒,这需要长时间的检验。江小白的兴起是否真的预示着白酒行业已经打开了年轻消费者的市场大门仍值得商榷。毕竟盲目跟风与市场风口两者总是“开头很相似,结局大不同”。
市场的一支穿云箭,约彼此争一辈子朝夕。